今年初還為大滯銷發愁的白蕉海鱸養殖戶怎么也沒想到:海鱸除了賠本在國內銷售,還可以打開華南水產養殖最大進口國美國的龐大市場。本月下旬,國內第一箱運往美國的白蕉海鱸集裝箱,將裝上開往洛杉磯港的貨輪。開拓國際市場,將掀起一場白蕉海鱸的產業變革。
今年出口翻一番
今年4月份,北極品水產有限公司與美國洛杉磯的一家水產品進口企業,簽下100噸的白蕉海鱸速凍魚片和原條(完整鱸魚)訂單,這也是國內的第一張美國訂單。今年以來,白蕉海鱸的外銷之路越走越寬。截至目前,作為珠海唯一一家白蕉海鱸出口企業,北極品已經有20個集裝箱共450噸的白蕉海鱸魚片走出國門,運往以色列的阿什杜德港。同時,德國、英國、荷蘭等歐洲國家,也相繼簽下了進口訂單。
“今年我們還要打開歐盟市場。”北極品水產有限公司總經理安諍說,白蕉海鱸在國外市場是新興產品,國內出口商還不到10家。但北極品近三年的出口量可謂直線上升,2010年,北極品出口的白蕉海鱸僅100噸,2011年上升到600噸,今年預計至少超過1000噸。
提升加工技術與國際接軌
為了爭奪國際市場,北極品在加工流程上,做到完全符合國際認可的美國haccp食品安全保證體系。用于出口的白蕉海鱸一出塘,1小時20分鐘之內將完成放血切片、去骨與臭氧消毒、打包放入零下18攝氏度速凍冰庫的整個過程。安諍說,“經過這樣的加工速凍處理,魚肉細胞組織沒有被破壞,口感像新切下來的一樣。”
其實,今年春節后白蕉海鱸遭遇了近年最嚴重的滯銷危機,約有1.3萬噸、占全年產量三分之一的成品魚存塘待沽。昭信村養殖大戶李長妹向記者訴苦:“主銷區山東、廣西市場賣不動,塘頭收購價跌破6元/斤成本價。”究其原因,目前海鱸主要以冰鮮形式銷往山東等地,銷售半徑窄、國內市場產量供過于求。加上加工技術落后,產品檔次不高,附加值潛能無法發揮。
“要突破產業瓶頸,就要靠出口打開銷路,并提升加工技術。”水產養殖專家、斗門區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朱建洪說,“北極品開拓國際市場正是一大利好。”
出口對當地農戶還有何直接好處?針對國內冰鮮市場,白蕉海鱸收購偏好1.2斤的魚,為此養殖戶集中養殖,導致供應過剩。而北極品加工成速凍魚片出口,則不需要固定尺寸,大小通收,消化了滯銷的存量,大大降低了養殖戶的養殖風險。(蘇力)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