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諸暨市店口鎮上畈村王家自然村,小車沿著蜿蜒而上的水泥路前行,路轉峰回,看到三面環合的幾個山頭上,白白的霧氣圍繞著,漫延在半山腰上的茶園蔥蘢之氣撲面而來。“真想不到,在工業發達的店口,還有這樣清新的地方。”記者不禁感嘆。
特地從杭州趕來的茶園主人王燕南告訴記者,這山叫孝皇山,茶園總面積有600畝,2008年他承包種植后,今年才有產出。
王燕南正是王家自然村人,家里的老宅就在孝皇山腳。早年外出杭州經商的他,如今卻回到老家經營茶園,成立億峰茶業公司。他向記者的一番介紹,引出了孝皇山茶葉的前世今生。
竟是“百年品牌”
孝皇山,地處會稽山脈東北端,海拔500米左右,具備適宜茶樹生長的獨特小氣候。
在店口一帶,說起孝皇山茶葉,老一輩人幾乎無人不曉,就是在諸暨其它地區的老人中也有一定知名度。雖然孝皇山已多年不產茶,但店口當地農貿市場里出售的茶葉,都標榜“孝皇山”。要說孝皇山茶葉是店口當地的一個百年品牌,也不為過。
據介紹,孝皇山種茶已有200多年歷史,原產紅茶。后來由于茶園一直沒有更新,品種退化,到2003年,老茶園全部轉種花木,因為效益不佳,又慢慢荒掉了。
“我2008年承包之前,這片山已經荒了5年了,所以土地等于是原生態的,這也保證了茶葉品質。”王燕南說。
王燕南早先結識了西湖龍井產區梅家塢的幾個朋友,說起老家孝皇山茶史,朋友們都認為,這樣的資源一定要重新利用起來,再說王燕南每次回老家,看到自己孩提時代滿山撒野的地方,現在變成了光禿禿的荒山,也覺得挺可惜的,于是就包山種茶,孝皇山才又重批綠妝。
今年,孝皇山產出了首批1500公斤龍井茶。
堅持有機路線
在茶山上,記者和王燕南幾人撐傘而談。王燕南環視茶園說,如果是晴天,每天有40多人在茶園人工除草,茶園全部是按照有機茶模式生產的,每年僅人工支出就達60多萬元。
從4年前開始種茶,王燕南就認準高標準建茶園。到目前為止,僅在筑路一項上就投入250萬元。現在,茶區水泥路上、中、下貫穿,機械運輸、人員進出十分方便。由于茶園上面有一個天然水庫,又利用這個地利安裝了噴滴灌系統。
來源:浙江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