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融安縣立足于縣情,敲定農業產業發展主攻目標,想方設法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扶優扶強甘蔗特色支柱產業,促進全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傾力扶持多產蔗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產出更多的甘蔗?該縣縣委、縣政府在提高甘蔗單產量上大做文章。除每年從縣財政撥付專項經費及縣制糖企業出物資(折款)共計500多萬元扶持蔗農種蔗,組織農技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甘蔗高產技術培訓活動外,還積極引導廣大蔗農種植桂糖21號、臺優、新臺糖25號和新臺糖22號等四個優質甘蔗品種;對新種、翻種甘蔗地采用大馬力拖拉機進行深耕深松;對宿根蔗進行地膜覆蓋。
良種良法每畝甘蔗可提高單產量約1.8噸。目前,該縣采用良種良法種植甘蔗占甘蔗總面積的70%約6333公頃。此外,每年度還定期舉辦全縣甘蔗“擂臺賽”和“單產賽”,鼓勵蔗農大種甘蔗、種好甘蔗、多產甘蔗。
投資修路保供蔗
潭頭鄉培村村大村屯距村主蔗區有近20公里,因道路不暢通與路況不好,該屯群眾曾經遭遇運蔗、賣蔗難的尷尬。為此,該縣投入資金維修該屯蔗區道路。
道路暢通,大大激發村民種蔗積極性。據統計,大村屯從2008—2009榨季種植甘蔗約47公頃,發展到2011—2012榨季的130多公頃,進廠原料蔗達8000多噸,創收400多萬元。
引進糖廠大銷蔗
為確保蔗區交通道路暢通,保證及時將甘蔗調運進廠,該縣從2008年至今,共從縣財政撥付500多萬元,投入新修和維修蔗區交通道路;縣制糖企業也出資上千萬元,支援蔗區村屯道路設施建設。多年來,該縣共新修和維修蔗區道路350多條,長達1000余公里,惠及浮石、大良、潭頭、沙子、東起和橋板等8個鄉鎮4萬多名村民。
為徹底解除蔗農銷售甘蔗難的后顧之憂,2008年,該縣通過創優投資環境,誠招大客商,引進總投資2.2億元、占地面積8公頃、日榨原料蔗4000噸、年加工能力達50萬噸的廣西鳳糖集團融安制糖有限責任公司落戶轄區浮石鎮。甘蔗銷售難題得到徹底解決,全縣村民種蔗熱情高漲——目前全縣種植甘蔗已經覆蓋全部12個鄉鎮。
據統計,2011—2012榨季,該縣12個鄉鎮種植甘蔗總面積達7600多公頃,總產量39.1萬噸,按市場價每噸500元計算,總產值達1.955億元,僅此一項全縣農民人均增收720元。該縣政府給力、企業支撐的“一條龍”服務舉措,將甘蔗產業打造成全縣一大特色農業支柱產業,成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一大亮點。
來源:昆商糖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