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茶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的掣肘因素凸顯。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建議,貿易企業應當與茶葉科研機構開展合作,改進茶葉深加工技術,增加產品特色與多樣性,根據不同國家的消費需求習慣進行生產,從而增強我國茶葉的整體競爭力。
近日,記者從中國茶產業發展研討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國茶產業發展突飛猛進,茶葉出口數量、金額屢創新高,但茶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的掣肘因素凸顯,加之國際經濟形勢復雜多變,茶葉出口行業遭到嚴峻挑戰。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以下簡稱食土商會)副會長楊勝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我國出口產品壓力較大,全球經濟不景氣,同時國內內需不足,生產成本上升,在此背景下任何商品的貿易都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茶葉是個性化農產品,其需求相對其他產品更具穩定性,因此今年我國茶葉總體出口將比較穩定,數量將穩中有升。不過受人民幣匯率變動、生產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出口價格會存在一定變數。
進口國農殘檢測標準不斷提高
茶葉進口國農藥殘留檢測標準不斷提高成為制約我國茶葉出口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由于歐洲、日本農殘檢測指標多、變化快,國內企業檢測成本和出口風險增加,對歐盟和日本出口明顯減少。
據了解,摩洛哥、美國和俄羅斯等國也正在醞釀出臺農殘檢測標準,日本則擬修改三唑磷等農藥檢驗標準,進一步增加我國企業檢測成本和出口風險,采購商訂貨也更加謹慎。一旦上述國家實施相關標準,將嚴重影響和沖擊我國茶葉出口。
楊勝軍告訴記者,從目前的國際形勢看,日本、美國每年都出臺進口食品檢測新法規,而且檢測規定日趨嚴格。茶葉當然不能獨善其身,可以預見這些國家對進口茶葉的檢測也會更加嚴格。“尤其是今年,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對我國農產品、食品等農殘超標的違規通報有增多的趨勢,因此保證我國出口茶葉的質量依然是全行業面臨的首要問題。”楊勝軍說。
針對目前進口國農殘檢測標準不斷提高的情況,食土商會建議,行業組織應及時了解、追蹤出口市場農殘標準變化,與政府主管部門、主營出口企業共同采取應對措施;針對有關國家試圖通過提高茶葉農殘檢測標準,實施貿易“技術壁壘”的做法,國家政府主管部門應通過有關渠道,據理力爭,維護國家和企業利益。
企業加強質量管控
來源:國際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