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靈山縣武利鎮五利養蛇場業主張方東,正忙著給新擴建的7幢近100間蛇舍分放蛇苗,計劃把養殖規模從4500條擴大到1萬條,今年收入力爭比去年的50萬元翻一番。5月30日,靈山縣在中國農業榮譽榜上又添上了“中國養蛇之鄉”稱號,這一消息讓包括張方東在內的養蛇戶信心倍增。
近年來,靈山縣大力實施“特色農業提升工程”,通過農業龍頭企業和種養協會,引導群眾發展養蛇、兔、鴿等新興特色養殖產業,走出一條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特色養殖產業新路子。
“一條蛇”打造億元產業
靈山縣縣長蘇英權介紹,縣里成立了人工馴養繁殖蛇特種產業領導小組,并把該產業列入全縣“十二五”發展規劃,作為保護生態平衡、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的重點工作來扶持。同時成立蛇類馴養繁殖協會,規范和引導群眾依法繁殖經營蛇類,促使這一投資少、利潤高、見效快的“黃金產業”邁向標準化、規模化和產業化。
過去由于技術不成熟,馴養成活率不高,人工馴養蛇發展緩慢。近5年來,靈山縣馴養蛇技術取得突破,成活率達到80%以上。武利是全縣養蛇最早、最多的鎮,安金村阮文活馴養蛇已有20多年,他所建設的赤嶺養蛇場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目前蛇場存欄量超過1萬條,年銷售蛇蛋、種蛇、肉蛇等收入超過200萬元。在阮文活的帶動下,全村1400多戶群眾就有600多戶養蛇,成為名副其實的養蛇專業村。
像赤嶺這樣的規模養蛇場,武利鎮就有4個,而全縣養殖超萬條的規模養蛇場有8個。至2012年5月底,靈山縣持證蛇類養殖場已發展到50個,聯合養殖戶5000多戶,養殖眼鏡蛇、滑鼠蛇等蛇類165萬條,年產值可達6.1億元,比上年增加1.2億元,成為廣西乃至全國特種養殖產業的一朵奇葩。
“一只兔”養出廣西第一
近日,一位皮膚黝黑的帥氣小伙子,在廣西養兔協會召開的會議上介紹養兔經驗,贏得陣陣掌聲。他是來自靈山的返鄉農民工黎勇。
來源:人民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