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豆出現牛市的時候,油廠習慣保持較高的油脂庫存,目前豆油庫存趨增預期難改。一方面,目前是豆油的消費淡季;另一方面,7、8月份大豆的集中壓榨期,油廠開工率回升,豆油的供給還會進一步增加,有望達到130萬噸以上。需求低迷的行業背景下,壓榨企業的持續虧損使得油廠挺粕意愿不減,豆油不具備實質性上漲條件。
而成本是豆油抗跌的主要力量,按照目前進口大豆4250元/噸,加工費120,豆粕現貨價3500元/噸,出粕率78%,出油率18%來計算,豆油的成本約在9100元/噸,低于市場現貨價。大豆和豆粕現貨價格的堅挺,壓榨企業的虧損已接近高位,使得豆油成本支撐作用顯現,限制豆油的下跌空間。所以,豆油上下兩難的狀態短期難以改變。
棕櫚油需求向好,庫存不斷走低
今年1-5月國內棕櫚油表觀消費量累計212.13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近18.27,說明國內消費需求并未受政府嚴打而有所下滑,反而有所上升。今年國內棕櫚油庫存都始終保持在90萬噸以上,但近期隨著消費旺季的來臨,庫存已經從接近100萬噸回落一部分,說明開始啟動去庫存化過程。從往年6月-8月的平均國內表觀消費量來計算,庫存回歸到正常的50-60萬噸水平,約需要2-3個月的時間。隨著國內宏觀環境逐步趨暖,未來融資需求有望下滑,豆棕間的約1500元/噸左右的價差下存競爭優勢以及消費旺季的三者共振,國內棕櫚油去庫存化過程有望加快。
從馬來西亞棕櫚油方面看,雖然從2月份后,馬來西亞棕櫚油生產開始進入增產周期,但棕櫚油庫存卻在不斷走低,其主要原因是出口在不斷走高。馬來西亞5月毛棕櫚油產量較4月增加8.7%,至138萬噸。5月棕櫚油出口量較4月增加4.8%至140萬噸,5月末棕櫚油庫存較4月末下降4.5%至176萬噸,為13個月來最低水準。在隨后的7、8月份,東南亞穆斯林國家將迎來齋月,棕櫚油將迎來集中采購期,棕櫚油主產國出口有增加預期,降低庫存,從而提振棕櫚油價格。
進口菜籽的沖擊使得國內收儲對菜油的支撐有限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