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生長的“地黃瓜”注定“水性”不好。前幾天的降雨和近兩天的高溫疊加,將“地黃瓜”的進貨價催漲了一倍有余。
昨天,來自瓦房店炮臺鎮的蔬菜批發商張寶成將載著5200余斤黃瓜的貨車開進三興果菜批發市場。該市場里,黃瓜當天的批發價為0.5元~1.2元/斤。 10時許,隨著周邊農貿市場、早夜市的批發商接踵拿貨,這車黃瓜基本見了底。不過,他帶的一小箱“地黃瓜”卻一直沒賣動。 2元一斤的零售價算是比較便宜了,但是顯然與“水黃瓜”的一元左右的“大眾價”相比還有一倍的差距。
1996年開始做蔬菜批發生意的張寶成,目前在瓦房店、普蘭店周邊的農村地頭收菜,專營黃瓜和尖椒。他指著攤上的黃瓜箱告訴記者,眼下“水黃瓜”大多是棚里種的。而短粗的“地黃瓜”大多是露天種植。“今年算是‘水黃瓜’的豐收年。 ”張寶成告訴記者,以瓦房店80米長的大棚(約占一畝地)為例,往年平均一天的產量應該是200斤左右,前幾天,和他較熟的一個瓦房店菜農說,一個大棚里兩天采收了766斤。
今年連續的降雨雖然讓地產葉菜價格猛躥三四倍,黃瓜一直穩中有降。不過,昨天張寶成進貨時吃驚地發現,“地黃瓜”收購價漲了一倍多。“上個星期每斤0.6元~0.7元,現在漲到了1.4元~1.6 元。 ”農戶告訴張寶成,“地黃瓜”是露天種植,又貼地生長,下雨時無法采摘,雨天過后,沾水的黃瓜如果不立刻摘下來,馬上就爛在地里。這輪“地黃瓜”的漲價沒有發生在雨后的第二天,而是相隔兩天后才大幅提價的,另一個背景是雨過天晴之后就是高溫,地面上熱氣蒸騰起來,對沒有成熟的地黃瓜又造成了二次傷害,菜農無法消化掉這部分損失,市場價就立竿見影地浮動起來。
從農貿市場等零售終端看,今年“水黃瓜”的價格與往年差不多。不過,在收購源頭,今年黃瓜價格其實有所上漲。記者了解到,大連主產黃瓜的區域為瓦房店、普蘭店、金州新區等地,其中平均質量以瓦房店為優。這段時間,每斤大棚“水黃瓜”的上貨價為0.6元左右。而去年的水黃瓜收購均價每斤只有0.3元~0.6元。所以,今年菜農利潤空間同比加大。但在零售市場里,黃瓜的價格同比沒有出現明顯漲幅。張寶成分析,由于新秧、老秧黃瓜同期上市,平衡了市場均價。同時,貨源充足的條件下,農貿市場里相互競價也壓制了黃瓜價格抬頭。現在,金州的“夏茬”黃瓜已經上市,估計大連地區的黃瓜會在目前的價位運行一兩個月。(蘇琳)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