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各種名特優農產品云集,慈溪市橋城生態農莊生態鱉獨具魅力,這種生態鱉生長期為4-6年,每只重1-3斤,售價每斤200-300元,高出其他養殖鱉一大截。
橋城生態農莊是我市灘涂生態養鱉佼佼者,經過8年堅韌曲折的不懈探索守望,今年終于迎來了較大收獲,待上萬只鱉出售可收回全部投資,目前養殖規模已達到3萬只。
農莊創辦者王勇、樓菊珍夫婦給生態鱉注冊了橋城商標,是因為2003年創辦時正逢杭州灣跨海大橋動工興建。這對新浦鎮夫妻原來從事有色金屬經營,積累了一定資本,看到高檔養殖產品經濟效益越來越高,就轉向養殖業,他們采用純天然無公害生態養殖鱉,露天放養,自然繁育,喂小魚蝦、螺螄,不用魚藥,生長周期較長,高蛋白,低脂肪。在八塘后承包了20畝灘涂,從安徽淮南引進野生小鱉苗,滿懷希望地投放進了養殖池。
周期長、品質高,也伴隨著高自然風險。 2008年3月正當收獲在即,恰逢連續陰雨,鱉塘倒塌,大多數成年鱉跑掉。
沒有在挫折中倒下,而是在危機中前行,痛定思痛,夫妻倆經過冷靜分析得出結論,這不是養殖模式失敗,而是經營管理不善所致,于是作出決定,由樓菊珍全身心投入到養鱉場經營管理,并把面積擴大到60畝。
認準生態養鱉模式不動搖,樓菊珍吃住在養鱉場,平均每天收購八、九、十塘灘涂捕撈戶捕撈的小魚蝦150公斤作為飼料,在鱉池養殖南美白對蝦,通過鱉吃蝦提高鱉活動能力,增加鱉野性。功夫不負有心人,首批生態鱉于2010年小批量上市以來十分搶手。
抱團競爭闖市場,優勢互補求共贏。2011年,樓菊珍和50多戶養殖大戶走到了一起,成立了慈溪市橋頭堡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由她擔任理事長。這個合作社共有養殖面積2000畝,聚集著鱉、南美白對蝦、青蟹等養殖資源,她自己也新增鱉、南美白對蝦混養塘80多畝。隨著養殖聯合艦隊組建,資金、信息、技術、市場等要素資源整合釋放,競爭底氣十足,目前正開拓農超對接新渠道。(含云)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