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趙丹高凱
今年,新鄭市加快現代化農業發展,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將建成蔬菜溫室大棚1200座。在蔬菜種植大軍中,27歲的大學生村官劉偉杰就是其中一員。
6月3日早晨5點多,天氣還有點涼,家住新鄭市區的劉偉杰就已經開車去“上班”了。黝黑的皮膚、飽滿的精神狀態,這就是他給記者的第一印象。“大學畢業后,我一直在探索致富的門路?!眲ソ苷f,今年3月份,他通過貸款在八千鄉灣左村承包了6座蔬菜大棚。
35分鐘后,劉偉杰就到了他的“單位”八千鄉灣左村無公害蔬菜基地。筆直的水泥路連接著一座座排列整齊的蔬菜大棚。劉偉杰介紹說,這里已經準備建380座日光溫室,160個春秋大棚,目前已經建成的126座日光溫室,已全部被承包。大棚的磚墻結構和鋼骨架都是按標準統一建設的。
一踏進日光溫室蔬菜大棚,映入眼簾的小黃瓜像翠綠的菱角,一些還沒成熟的黃瓜上還戴著小黃花,在架子上纏繞的黃瓜藤蔓,一個個又像碧綠的牙雕,好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我這個當‘老板的每天都來得比工人早,承包的6個大棚,我要挨個察看黃瓜的健康狀況?!眲ソ苄χf,“以前種植蔬菜也是摸著石頭過河,通過這么長時間的培訓與學習,現在我也成了‘種植知識小百度了?!?/p>
當問到黃瓜銷路時,劉偉杰告訴記者,這季小黃瓜由于選種好,管理又得當,產出的小黃瓜產量高、含糖量高,又是無公害蔬菜,每天裝箱后,直接就被銷往市場了。這一季下來,自己能收入六七萬元。
記者在劉偉杰的指導下,也蹲下來勞作體驗生活,但不一會兒雙腿就發麻了。“我們這些種植戶每天要在大棚里待12個小時以上,上午收黃瓜裝箱,中午隨便湊合著吃點東西,休息1個小時,下午還要整理瓜瓤、澆水施肥?!眲ソ苌钣懈杏|地說,“兒童節那天,3歲的兒子讓我陪他一天,我都沒有空,晚上回家帶了禮物給孩子,他卻已經睡著了?!?/p>
正是蔬菜大棚戶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才精心培育出餐桌上的一道道美食,正是他們的勞動,才讓市民們的餐桌更為豐富。
來源:鄭州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