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以新一輪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建設為契機,以建設“四化一體東部新區”畜牧業為引擎,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實施政策傾斜,加大投入力度,走出了一條以牧為主、農牧結合,農林牧、種養加全面協調的現代畜牧業發展道路。奶牛存欄、鮮奶產量、農民人均牧業純收入、人均畜產品占有量連續多年保持全省第一。
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走現代畜牧發展之路
在加速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發展的進程中,千家萬戶分散的飼養方式暴露出的矛盾和問題日益顯現。幾年來,朔州市進行了積極的實踐和探索,把發展標準化養殖小區和生態畜牧循環經濟作為一場“產業革命”全力推進,大力推廣科學、健康、生態的飼養方式,使全市畜牧業逐步走上一條“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質量安全、生態文明、持續高效”的現代畜牧業發展之路。
朔州市積極推進以標準化養殖小區為重點的規模養殖。目前該市正在實現“標準化生產、集約化飼養、科學化管理”的戰略,遵循“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因地制宜,創優模式。推行了“大戶牽頭合作經營”和“奶牛合作社”等多種靈活多樣的建設方式和“統一規劃設計、統一飼料供應、統一防疫、統一配種、統一擠奶銷售”五統一的經營管理模式,實現了良舍、良種、良料和良法四配套,營造了更加有利于信息、技術和資金最佳結合的發展機制,使小區成為了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集成轉化的基地和載體,切實解決了廣大農民養殖戶一家一戶想辦辦不了、該辦辦不好的實際問題。養殖大戶要求投資建設養殖小區的積極性和群眾要求聯合建設養殖小區的熱情高漲。
全市共建設和完善標準化奶牛小區215個,標準化肉羊小區162個,標準化生豬場區33個,標準化雞場區37個,規模飼養比重進一步提高,全市55%的成母牛、45%的肉羊實現入園入區飼養。規范整合機械化奶站259座,實現了機械化擠奶的全覆蓋。傳統粗放的養殖方式逐步向規模化、集約化、科學化轉變,畜牧業區域布局不斷優化,已形成了以平川四縣區為主的奶牛產業帶、以懷仁、應縣、右玉為主的肉羊產業帶和以城郊接合部為主的豬雞產業帶。
來源:山西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