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利天氣對大豆產量構成潛在威脅,加之后期大豆玉米比價關系的合理回歸,中長期大豆價格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南美大豆大幅減產,國內大豆與玉米比價關系保持在較低水平,這種情況下,農戶種植大豆的熱情是否仍在以及2012年冬春季黑龍江地區的干旱天氣對土壤墑情的影響程度如何都是我們期待了解的問題。帶著這些疑問,筆者參加了大商所組織的東北地區大豆考察。
大豆收益低于玉米、水稻
玉米、水稻是相對高產作物,玉米畝產能達到1300斤,水稻更是在1300斤以上,而大豆產量最高也就400多斤,平均在200—300斤。由于單產低,單價不高,農戶大豆種植收益相對于其他作物不斷被壓縮,因而種植熱情降低。從大豆、玉米、水稻的成本收益來看,雖然水稻的種植成本相對較高,玉米次之,但是水稻的收益是大豆的3—4倍,玉米的收益也是大豆的2-3倍。
種植結構改變越演越烈
就東北地區來講,制約作物生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積溫。傳統上,黑龍江一共分為6個積溫帶,在第二、三積溫帶內大豆、玉米可以輪流種植,第四、五、六積溫帶內主要以種植大豆為主,因為大豆是喜溫并且耐寒作物,而玉米相對大豆生長所需要的積溫較多。但是,近年來,在經濟收益的刺激下,第四積溫帶的農戶開始種植對積溫要求較低的玉米早熟品種。在積溫相對較低的第五、六積溫帶,還是以種植大豆為主。
總體調研數據顯示,2011/2012年度黑龍江地區大豆播種面積在305萬公頃,西北一線大豆播種面積減少1/3左右,東北一線減少1/2左右。
作物單產預計不容樂觀
黑龍江今春遭遇較為嚴重的旱情,土壤干旱程度近10年來最嚴重。該省氣象服務中心數據顯示,2011年夏、秋及冬季降水分別比正常年份偏少16%、47%和34%。2011年12月份至2012年1月份合計降水量為45年以來的最低值。黑龍江農業區域去冬今春大部分基本無積雪,水分流失嚴重,這次春旱直接導致土壤墑情惡化,玉米、大豆出苗稀松,參差不齊,二茬苗現象嚴重,預計后期作物產量不甚理想。
玉米種植熱情高漲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