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小麥收獲已經過去近一個月,正是傳統的夏糧收購旺季,位于河南省新鄭市郭店的一家大型民營糧庫門口卻顯得異常冷清,由于無人賣糧,幾位工作人員正坐在一起閑聊。
“今年糧食不好收,我們每天也就收個一百噸小麥。”糧庫負責人司建民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記者在夏糧主產區采訪發現,傳統的夏糧購銷旺季,無論是糧食貿易商、種糧農民還是用糧企業都不太積極,小麥市場呈現既不好收又不好賣的冷清局面。
難收又難賣
河南新鄭的糧食貿易商吳子榮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前期小麥價格不高,行情不是太好,他就暫時沒有收購小麥,而現在他想收購了,種糧戶卻又不愿意出手了。
吳子榮遇到的現象頗為普遍。由于市場觀望情緒較濃,收購也很清淡,前期連續多日小麥收購價在0.95-0.98元/斤,低于國家公布的小麥最低收購價格。為此,國家在河南、山東、安徽等小麥主產區啟動了保護價收購,最低每斤1.02元。即便如此,河南商丘的農民梁振連仍然相信自己樸素的判斷今年村里小麥普遍受到病蟲害的影響,產量不及去年,后期肯定會漲價,所以近期他決定仍不賣糧。
這和漯河的種糧大戶孫興國的想法一致,“我種的小麥,最高的去年每畝產1300多斤小麥,今年900斤不到,周圍農戶大多也是這個情況,所以我們都認為小麥價格還會上漲。”
這種情況下,一些糧食收購企業收購進度緩慢。“我們的日子很不好過!”河南省糧油對外貿易總公司新鄭薛店庫現場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他們是中儲糧委托的收購點,今年收購工作不太好做,該庫有1.2萬噸的空庫,已收購5天,僅收購小麥1200噸左右。
收糧難,賣糧也不容易。
朱永利是山東曲阜的個體糧商,小麥剛剛收獲的時候在田間地頭收購了幾百噸小麥,本想著小麥大量上市價格肯定會上漲,能小賺一筆,沒想到今年小麥很難出手。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