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對奶制品的日益青睞成就了中國奶業過去十年來的高速發展,然而也使得這個在食品安全上飽受詬病的產業面臨著來自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嚴峻挑戰。
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大奶源國,但依然有三分之二的奶制品依賴進口。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去年牛奶產量為3656萬噸,以當年人口計算,意味著中國人均奶制品為27公斤,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以來,中國乳制品污染事件時有發生,中國奶業深受打擊。但是業內人士依然看好中國市場,國內外乳業巨頭紛紛加大在華投資力度。
“中國對乳制品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開始重視奶制品給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帶來的好處。”恒天然中國公關部經理郝曉紅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恒天然是全球最大的乳制品供應商之一。
郝曉紅表示,中國的奶制品市場有望在未來8年內翻一倍,即到2020年消費7000萬噸牛奶。據悉,為擴大在華生產,恒天然今年4月宣布投資5.57億元新建兩個中國牧場,使其在華牧場增加到5個,奶牛增加至15000頭,牛奶產量達到15萬噸。
雖然去年底四川工廠產品被查出致癌物質黃曲霉素m1超標,中國奶業巨頭蒙牛乳業公司近期仍宣布將投資35億元建設8至12個牧場,以實現2015年100%牧場原料奶供應。蒙牛還引入歐洲乳業巨頭愛氏晨曦擔當第二大股東,推動建設中國-丹麥乳品技術合作中心。
根據中國今年年初發布的食品工業“十二五”規劃提出的目標,中國計劃到2015年達到原料乳產量5000萬噸,“十二五”期間增長33.4%。
為提升乳制品的質量和產量,中國加大了推進奶業轉型升級的力度,力圖轉變長期以來以戶為主的分散經營方式。然而,人才、資金、飼料、種牛、獸藥、設備以及交通成本等方面的制約日益成為中國奶業發展的瓶頸。
中國乳業協會常務理事南慶賢對記者表示,近年來中國下了很大力氣整頓奶業。過去中國奶牛大約60%都分散在個人手里,而加強整頓后,個人牛群大約占40%,規模化養殖占30%,規模化如小區養殖類占30%。
盡管如此,中國因投入多、牛群規模小,導致生產成本遠高于發達國家水平。對此,南慶賢認為,中國乳制品發展到成熟階段還需要20到30年時間。
來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