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東查獲7家調味品企業使用工業鹽水制造醬油,其中最大一家佛山威極調味品公司此前購入的760噸液態鹽生產的半成品醬油,流入佛山、開平、珠海、東莞、中山等多家企業,被制成生抽、老抽等。隨后,廣東省質監局立即對全省調味品企業進行全面排查。“行業里使用工業鹽的不乏其人。”業內人士指出,工業鹽制造醬油背后暴露的其實是行業競爭環境惡劣,在人工、運輸、原料等成本持續上漲壓力之下,部分中小企業不惜鋌而走險,使用低質低價原料。此外,當前國標、檢測能力的漏洞,也讓工業鹽醬油能順利過關。析因冒險省成本:小企業拿到的食鹽價格比工業鹽貴三倍“使用工業鹽水制造醬油,最主要的驅動力就是為節省成本。”昨天,廣東省內一家知名調味品企業有關負責人楊敏(化名)告訴記者,這兩年,國內調味品行業競爭激烈,各項成本持續上漲,對于部分中小企業來說,“成本壓力”是一道難以跨過的坎。上述人士指出,據她所知,正規從鹽業總公司拿到的食用鹽價格比其它非正規渠道所得的鹽,貴三倍。“工業鹽價格便宜,是問題食品企業大量使用的主要原因。”此前,佛山威極公司負責人陳裕華向媒體表示,國家的鹽業總公司食用鹽出廠價只有500元/噸,但是像威極公司這樣小的廠,沒有資格直接從總公司拿到批發價的貨,他必須從像佛山鹽業公司這樣的三級公司拿貨,三級公司批發給他的食鹽價格至少也要漲到960元/噸。記者昨天查閱中國生意社原鹽風向標信息,昨天工業級一級品的井礦鹽,報價為376元/噸;而來自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中國對36個大中城市生活必需品價格監測顯示,家庭食鹽終端價格已達3270元/噸。“在醬油產品里,鹽所占原料比例并不多,一般100ml含鹽量為16克,像老抽最多的含鹽量也僅19%左右。”昨天,江門東古調味品食品公司負責生產質量的李先生告訴記者,目前的國家標準里,對醬油含鹽量并沒有要求,但從產品本身來說,一般含鹽量高有利于延長保質期、保障衛生,低鹽產品易出現發霉、細菌增多等問題。事實上,對于醬油行業來說,成本壓力不僅來自食鹽一項,在醬油原料構成中,大豆、白砂糖等農產品今年依然大幅上漲,“我們所使用的國產東北優質大豆,今年價格已漲至5000多元/噸,比去年上漲20%。”楊敏指出,其它的,運費、人工成本近兩年都增長過快,增幅大,如人工成本每年都上漲10%。據業內人士介紹,大豆、糖、食鹽是調味品中最重要的原料,原料價格的每一次波動對企業的生存發展都有很大影響。據透露,部分企業為了節省成本,除了鹽外,在大豆、白糖方面也會做些“小動作”,比如大豆,有些企業會采用豆粕來替代,豆粕有可能是轉基因的,而且價格比大豆價格便宜很多。再如白糖,部分企業為省成本使用劣質硫化糖。行業競爭:巨頭擠壓,中小企日子不好過“這幾年醬油行業競爭激烈,行業整體平均利潤率為5%,薄利必然追求多銷。”楊敏告訴記者,這些年國內幾大調味品企業包括海天、李錦記、福達等均加速發展,產銷量激增,而這些行業巨頭們擠占的市場份額,無疑是眾多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記者昨天獲悉,日前成功進入資本市場的加加食品,擬募資投向年產20萬噸優質醬油項目;正在伺機上市的行業“一哥”海天也啟動了150萬噸醬油擴建項目;去年被亨氏并購的福達,其總投資超過3億的工廠即將投產,預計年產能超10萬噸;而山東欣和工業園已投產,規劃醬油產能達50萬噸,預計2014年全部建成,建成后有望成亞洲最大的高稀醬油生產基地。楊敏指出,目前國內醬油市場容量為600萬噸,“行業廠家多但集中度不高,行業正進入快速整合的階段。”“一些大廠家甚至用低于市場價的促銷手段擠壓區域品牌,小廠家日子都不好過。”廣州名道營銷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資深調味品業營銷專家陳小龍說。“目前全國大大小小調味品企業高達三萬多家,行業的門檻低,同質化現象嚴重。”業內人士指出。國標漏洞:無法檢測醬油是使用工業鹽還是食用鹽“現行的醬油國標中,沒有亞硝酸鹽指標的檢測內容。若根據檢測,無法區別醬油是使用工業鹽還是食用鹽。”據廣東一家知名調味品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我國對醬油產品質量的衡量,主要指標是總酸、可溶性無鹽固形物、全氮、氨基酸態氮、苯甲酸、食品標簽。在對重金屬和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重金屬主要檢鉛和總砷,黃曲霉素b1、致病菌、菌落總數等。一位醬油行業內人士指出,工業用鹽和食用鹽并沒有明確的區分標準,而醬油產品中檢測的重金屬項目只有總砷和鉛,工業鹽水濃度比較低,檢測結果很可能就是合格的。暨南大學食品研究中心主任傅亮教授表示,工業鹽中有很多雜質,最普遍的就是亞硝酸鈉和重金屬離子。記者昨天翻閱現行醬油國標和食用鹽標準獲悉,其中并未涉及亞硝酸鹽的檢測要求,對于工業鹽的兩項關鍵性辨別指標,相關的檢測標準中并無涉及。廣東省質監局也表示,工業鹽水在用于加工醬油稀釋以后,對終端產品檢測就難以發現是否使用工業鹽水加工醬油,“對這一類從質量問題發現不了的違法行為,我們主要從原料入手,一旦發現用非食用原料加工的行為立即打擊查處。”省質監局局長任小鐵昨天向記者表示,質監部門將要加大對這方面的查處力度。同時,他呼吁廣大消費者,特別是生產企業內的工人及知情人士能夠向相關部門及時舉報。動向質監排查調味品企業17批次產品不合格最近,廣東在“三打兩建”行動中,發現佛山高明威極調味品公司使用工業鹽生產醬油成品及半成品,隨后,經過執法人員近兩個月調查、追源,發現威極生產的半成品流向佛山、東莞、開平、珠海、中山等地的7家調味品企業,他們均涉嫌使用了威極問題醬油作為原料生產。昨天,針對威極工業鹽水制造醬油一事,廣東省質監局局長任小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威極問題食品事件發生后,廣東省質監部門立即對全省醬油生產企業進行全面檢查,目前各級質監部門已經對209家相關食品生產企業進行了排查,抽檢醬油234批次,發現17批次不合格,不合格項目主要是總酸、可溶性無鹽固形物、全氮、氨基酸態氮、苯甲酸、食品標簽。 記者 歐志葵 實習生 吳婧靚 來源:南方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