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新疆推進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工作會議上,自治區副主席錢智介紹,去年,新疆累計完成草原禁牧面積1.5億畝,并對5.4億畝草原實行草畜平衡管理。
據新疆自治區畜牧廳最新調查統計顯示,2011年,國家開始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至今,新疆已有399萬頭(只)超過現有草場載畜量的牛羊走出草原,被送往農區圈養,大大緩解了當地的草畜矛盾。按照自治區的規劃,今后兩年,還將有470萬頭(只)牛羊陸續走出天山南北牧場。
新疆是我國五大牧區之一,擁有可利用草場7.2億畝。但由于畜牧業發展和草原生態保護不能協調發展,一方面新疆天然草地逐步退化,面積大幅度減少;另一方面牲畜頭數在迅速增加,使得天然草地不可避免地出現“超載過牧”現象。
在伊犁、塔城等地的天然草場,原先“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難得一見。由于草原嚴重超載過牧,年年增長的牲畜群體與草場退化、載畜能力下降的矛盾愈發突出,牲畜吃了草葉啃草根,使大片天然草場資源遭到嚴重破壞。
為挽救當地草原生態,自2011年開始,中央財政每年安排134億元資金,在新疆8個主要草原牧區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按照國家核定基數,新疆有1.5億畝已嚴重退化的草原享受禁牧補助,5.4億畝草原享受草畜平衡補助。為此,每年國家給新疆補助資金近20億元,當地每個牧民平均可獲得1380元補助金。趙春暉杜靜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