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盛夏,很多蔬菜價格都降了下來,但大蒜價格卻再次逆勢上揚。2010年曾轟轟烈烈暴漲的“蒜你狠”現象,似有卷土重來之勢。兩年來,大蒜價格經歷了從暴漲到暴跌,再到暴漲的過山車行情,既傷害了農民和消費者的利益,也給央行執行貨幣政策造成了莫大(博客,微博)的干擾。
大蒜等小類農產品價格的暴漲暴跌,與其背后的形成機理密切相關,反映了當前國內農產品規?;a的缺失。生產決策取決于前期價格信息,供需曲線斜率的較大落差導致價格波動產生“蛛網式”發散效應。另外,缺乏遠期合約工具和期貨價格引導與套期保值的運用,也是一大原因。因此,抑制農產品價格暴漲暴跌,保持價格平穩,需要從改變農產品價格的供需曲線著手。
供需曲線的斜率,有供給曲線斜率等于需求曲線斜率、供給曲線價格彈性小于需求曲線價格彈性、供給彈性大于需求彈性三種情況。在第一種情況下,價格從高到低,再從低到高;產量從低到高,再從高到低,兩者均按同一幅度不斷波動,供求雖然永遠達不到均衡狀態,但價格始終如一地沿著一個封閉的蛛網形環路循環,這種“封閉型蛛網波動”不會給農產品價格帶來過大的價格波動。在第二種情況下,價格和產量以越來越小的幅度波動,直至達到均衡點時為止。一旦農產品供給達到了這個均衡點,這種均衡狀態將會永恒維持下去。即便由于某些意外情況被破壞,只要假定條件不變,市場機制的自發力量也會促使非均衡狀態趨近并回復到原有的均衡狀態,這種情況稱為“收斂型蛛網波動”。在第三種情況下,供過于求,為使市場出清供給,要求價格按需求曲線下降,從而導致下一年供給量減縮而出現供應短缺。這又促使該年成交價格上升,以至于再下一年供應量更大幅度地增加,價格會更大幅度地下跌。一旦出現失衡,競爭機制不僅不能使其恢復均衡,而且會使價格和產銷量的變動在時間序列中呈發散型,越來越偏離均衡,這種“發散型蛛網波動”,會對農產品價格和生產造成較大破壞。目前,國內大蒜和生姜等小類農產品,正具有這種“發散型蛛網波動”特征,因此,要抑制其價格的暴漲暴跌,應從改變供需曲線斜率這個根源入手,使供給曲線的斜率小于或者等于需求曲線的斜率。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