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5日報道:據臺灣媒體報道,瘦肉精議題持續延燒,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在意大利舉行,4日下午的大會討論萊克多巴胺案。“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強調,當局開放美國牛肉進口仍按照“行政院”四個原則推動,把關消費者安全。
“農委會”防檢局指出,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推動會議3日討論萊克多巴胺案,但因為各國和地區意見分歧,并無達成共識,4日下午送交大會討論,萊克多巴胺是否能訂定出殘留標準,也備受關注。
“不論結論為何都不是唯一標準”
陳保基說,不論會議的結論如何,都不是全球唯一標準,臺灣雖然要朝國際化發展,但也必須要關注消費者的食用安全,他更強調,“農委會”仍是要落實“行政院”決策,開放使用萊克多巴胺美牛進口。
但他也重申,為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與符合國際標準,會執行“行政院”的“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安全把關”四大措施。
不當宣傳萊克多巴胺“監院”:“行政院”應改善
紛擾不斷的美牛案因立院休會暫時擱置,但主婦聯盟日前向“監院”陳情,指稱原“新聞局”印發萊克多巴胺宣導資料,部分“立委”認為該局宣傳禁藥,應依“食品衛生管理法”開罰。“監院”通過調查報告,指“新聞局”雖未違法,但卻欠當,函請“行政院”檢討改善。
由“監委”程仁宏、楊美鈴、余騰芳提出的調查報告內容指出,外界質疑原“新聞局”利用網站、文宣宣導有關當局開放萊克多巴胺的政策方向,是代言禁藥、宣傳禁藥,觸犯規定等事項,雖然該局已提出澄清與說明,但其動支公務預算用于宣導目前尚屬動物用禁藥的萊克多巴胺,恐易造成目前仍因該禁藥違規受罰的業者萌生不平之鳴,進而影響當局對外貿易談判之籌碼與空間,未盡周妥評估其合宜性。
另外,原“新聞局”僅提供有關開放美牛進口學者正面意見匯整資料進行宣導工作,易誤導民眾輕忽萊克多巴胺對健康的危害;且恐為新聞平衡報道原則,報喜不報憂,應檢討改進,以免引發無謂爭議。
調查報告指出,原“新聞局”提出萊克多巴胺議題說帖中說明的6項具體做法,既經該局暨相關部會廣為宣導到全體民眾后,一旦完備相關法定程序,“行政院”應該督促權責機關確實執行,以免失信于民,傷害當局之公信力。
來源:東南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