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豆、玉米、小麥等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專家認為,這一方面是源于全球不利天氣致農作物減產,一方面也由于國際資本對全球糧食市場的投注增加。專家預計,國內糧食價格不會隨國際價格大幅上漲,而農產品價格的上升將為未來帶來通脹壓力。
專家論調
國際糧價持續攀升
國內產量穩定難大漲
東方艾格農業大宗農產品高級分析師馬文峰
近期國際糧食價格上漲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部分國際機構豪賭中國小麥大幅減產、中國新年度大幅進口玉米為主要背景。面對上半年中國的大量糧食進口增長,國際機構前期對中國糧食缺口有非常強烈的預期,這是國際糧食價格大幅上漲的最主要根據。
但國內的糧食產量一直維持著穩定的增長。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夏糧總產量達到1.2995億噸,比2011年增加356萬噸,增長2.8%。夏糧處于豐收水平,預計全年糧食產量5.72億噸,較上年略有增長。
進口方面,近年中國糧食進口量也出現增長的趨勢,但隨著國際市場糧食價格的上漲,進口量將出現回落。
中國糧食進口的快速增長是近年國際市場大的資本不斷投注全球糧食市場的重要原因。部分機構預計小麥飼料消費大增,達到1500~2000萬噸,上年的消費在1000萬噸左右,中國將會出現大量的小麥缺口。大部分機構預計中國出現小麥的剛性進口需求成為國際貿易機構投注國際小麥市場的主因。
但隨著國際糧食價格的持續上漲,私營企業進口量大幅下降,使國內糧食進口回落,但仍將繼續保持高位水平,谷類糧食的進口總量將會降到800萬噸左右的水平。其中小麥進口的幅度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新作年度進口會較2011/2012年的240萬噸出現明顯下降,如果全年國際糧價水平漲幅不超20%,國內小麥進口在150~200萬噸,如果國際小麥價格大大超過國內價格,小麥進口量可能重現不足100萬噸的局面。
近幾年來國家持續調高最低收購價水平,國內糧食價格一直處于全球價格的較高水平,國內糧食供應總體充裕,國內糧食價格將會保持增長處于政府調控的目標區域范圍,不會因國際價格較大幅度的上漲而出現大幅上漲。
農產品期貨強勁
未來通脹添變數
海通期貨投資咨詢部總經理陶金峰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