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干旱影響,全球大豆和玉米價格飆升,拉動飼料價格上漲之余,正造成連鎖反應,使得全球通脹有再度上升的風險。高盛集團最新報告提醒,全球農產品價格高企已經威脅到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出臺更多刺激政策的基礎,不利于整體大宗商品的上揚。
目前美國約有46.84%的陸地面積處于中等以上的干旱狀態,創下12年來的新紀錄。受干旱天氣影響,美國大豆、豆粕、玉米等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目前玉米、小麥和大豆期貨在距離5月以來低點的漲幅分別達到38.24%、36.54%和23.43%。
氣象專家周一表示,本周和下周初美國中西部大約70%至75%的地區將迎來少量降雨,在旱情持續且不斷蔓延的情況下,將為受到損傷的玉米和大豆作物帶來少許緩解。但是周一公布的玉米生長優良率低于預期,玉米期價重獲支撐。美國農業部公布的作物生長報告顯示,美國玉米優良率為31%,低于一周前的40%,預期為35%。
目前,美國著名預測機構informa經濟公司已將2012年美國玉米單產預估從此前的每英畝153.5蒲式耳下調至142.5蒲式耳,并將總產量從136.41億蒲式耳下調至124.90億蒲式耳。informa還將美國大豆單產預估由畝產42.0蒲式耳下調至40蒲式耳,并將產量預估由31.61億蒲式耳調降至30.12億蒲式耳。
“我們對玉米預計產量的調整顯示玉米產量可能面臨自1950年以來的第二大跌幅(扣除1983年和1993年大洪水的影響)。在1988年,美國中西部遭遇過比當前情況更加嚴重的干旱,在1988年夏,農業指數飆升35%。而當前農業指數自8月份以來僅上漲24%。”高盛報告認為。
這份最新研究報告認為,盡管玉米這波上漲創了新高,但把時間段放大到12個月來看,此次玉米價格的上漲僅僅是對過去10年平均收益的均值回歸。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