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來國際小麥、玉米等糧價大幅上漲,但根據某農業咨詢有限公司監測分析,由于近幾年國內糧食生產較為充裕,進口較為有限,因此下半年國內糧價仍然會基本平穩,不會隨國際糧食價格大幅上漲。
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監測顯示,7月11日國際谷物綜合指數已經基本接近2010年俄羅斯旱災之后的2011年最高位水平,分品種來看,cbot玉米為296美元/噸,較上月同期上漲的26.70%,較上年同期上漲的3.30%,較2010年漲100.05%;小麥為297美元/噸,較上月同期上漲的31.10%,較上年同期上漲的15.04%,較2010年漲47.05%;澳洲小麥為278美元/噸,較上月同期上漲的22.32%,較上年同期上漲的13.94%。短期的價格漲幅接近全球金融危機前的漲幅水平。大米市場主要出口國在亞洲國家,受到影響相對較小。
行業資深分析師馬文峰表示,這次國家糧食價格瘋狂上漲的原因,主要原因,首先是美國、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多國發生嚴重干旱是國際糧價大幅上漲的導火索;其次是由于美國參議院于2012年6月21日,宣布將削減已實施二十年的直接支付農業補貼,這一政策調整對國際糧價上漲是火上澆油;再有就是全球主要國家競相采取的過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也對國際糧價上漲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監測分析顯示,本次國際糧價大幅上漲對中國的糧價沖擊不大。小麥方面,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夏糧總產量達到1.2995億噸,比2011年增加356萬噸,增長2.8%;其中冬小麥產量11430萬噸,比上年增加334萬噸,增長3%。玉米方面,去年我國玉米獲得豐收,再加之,今年國家發改委、國家糧食局等連續嚴格整頓玉米深加工產業,預計全年國內玉米進口量也不會有所控制。大米方面,國內生產也較為充裕,受到國際影響較小。
馬文峰分析表示,近期國際糧食價格上漲還有一個原因是部分國際機構豪賭中國小麥大幅減產,判斷中國將大幅進口玉米為主要背景下推動國際糧食價格上漲。他認為,未來的一段時間中國將可能重新回到國際糧價洼地水平。(降蘊彰)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