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劉今朝在對核桃樹進行修剪。(馬繼前攝)馬繼前攝
圖為河北省武安市林業局副書記史彥魁(左一)在向劉今朝詢問核桃種植情況。(馬繼前攝)馬繼前攝
中新網邯鄲7月23日報道:河北武安市陽邑鎮柳河村劉今朝和劉鵬父子兩代人10年開拓荒山2000余畝,不僅自己脫貧致富,還帶領鄉親們共建“綠色銀行”致富,鄉親們都稱老劉是“行長”,找他學習致富之道。
22日,中新網記者來到柳河村尋找這對父子。雖已盛夏,但劉今朝的核桃園里卻是涼氣習習。父子二人正在樹下剪枝拔芽。
得知來意,今年47歲黑壯的劉今朝憨憨地笑著說,早年自己是經營汽車運輸的,有了點兒積蓄,可汽車運輸競爭越來越大,錢越來越不好掙。2002年,國家實施退耕還林項目,劉今朝琢磨著靠山就吃山,搞林果種植業,利已、利環境也利國。
于是劉今朝多次找到柳河村村干部,要求承包村里荒蕪多年的部分荒地、荒山。該村領導和村民制訂出承包方案,經過投標,他和另外兩位村民各自取得一部分村里荒山的承包經營權。
當年,簽訂承包合同后,劉今朝毅然賣掉運輸工具,并且借錢投入到果園建設和荒山開發中。為學習種植知識,劉今朝不但購買大量種植方面的書籍,遇到疑惑還專門去請教武安市林業局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如今,劉今朝已成為當地的一名“土專家”。
據劉今朝介紹,核桃樹一般有兩大致命的災害,一是核桃黑心,二是天牛鉆心,樹死無果。幾年內,在他精心照顧和林業技術人員指導下,他種植的核桃樹3年掛果,5年豐產,并且因為他種植的核桃品種新、皮薄肉厚,每千克比其它品種多賣8至10元。2007年,劉今朝從他的“綠色銀行”核桃園里支取了第一筆收入。
劉今朝稱,2007年是他的“綠色銀行”事業的轉折點。這一年,國家推行了集體林權改革,他的兒子劉鵬也加入了他的開荒隊伍。
當年7月,武安市推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劉今朝抓住這次“林改”機會,競得2300畝荒山承包經營權。
攤子大了,人手成了大問題。劉鵬那年高中畢業后,和同齡人一樣,向往城市生活,不愿意在深山土石中刨食。劉今朝苦心挽留,劉鵬才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隨父親搬進了深山,這一干就是5年。
來源:浙江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