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診微企·融資篇
本報記者吳剛
業務來了,卻貸不到款
憑借在加拿大多年的建筑業從業資歷,王明義在今年4月創辦微企重慶煌耘商貿公司后,很快就接到一單令大多數微企都艷羨的“大業務”:為貴州仁懷到赤水的在建高速公路供應一種名為“預應力波紋管”的建材,合同訂單額逾百萬元。但王明義卻高興不起來。
按照行業慣例,王明義需要支付全款從上游采購這種建材。而賣給下游時,卻只能分期回款。換言之,他需要100萬元左右的流動資金來墊資。
雖然他從重慶銀行拿到了一筆10萬元的貸款,但這還遠遠不夠。王明義把目光瞄準了其他幾家銀行按照今年3月21日召開的全市金融機構支持微企發展工作座談會的安排,今年,重慶銀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和重慶三峽銀行等3家市屬商業銀行,至少向微企放貸35億元,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重慶市分行和交行重慶市分行,將向微企發放貸款15億元。換言之,今年,我市微企將拿到總計50億元的貸款。
王明義捏著項目合同和訂單,分別找到兩家國有商業銀行和一家股份制銀行,期望以“預期收益”來獲得信用貸款。但結果令王明義失望:沒有一家銀行愿意接招。
銀行的貸款條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用于抵押的資產,二是一年以上的業績證明。
王明義沒有抵押物,公司也剛剛成立,也沒有業績證明。
被高利貸瓜分的利潤
迫于無奈,王明義只得以自己私人房產做抵押,向招商銀行貸款40萬元。事實上,他的公司為有限責任公司,在公司遭遇不測時,只比照注冊資本金承擔有限責任。而如果以個人資產抵押為公司貸款,王明義承擔的經營風險極大。
王明義預計,公司在7月能回款15萬元,即便如此,仍有35萬元的資金缺口。
王明義還計劃向高利貸借款35萬元,初步談成的月息是2分5。照此計算,35萬元高利貸,一年要支付利息10.5萬元,比目前國家5.96%的基準利率高出4倍以上。
來源:重慶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