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企業聲聲喊“渴”
這個夏天,趙新安驟然有了緊迫感。
往年的這個時候,小龍蝦供貨商早求上門了,今年,趙新安卻為此傷透腦筋。為啥?無貨可供。
出口訂單不斷,2/3的生產線卻“閑得發慌”,20日,武漢高龍水產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新安告訴記者:“小龍蝦一般可以從5月加工到8月底,可今年7月就進入尾聲了。”
年初,高龍公司制定6000噸的銷售量肯定要 “泡湯”,“照目前形勢來看,5000噸都難。”為找貨源,趙新安把武漢、監利、潛江跑了個遍。
同樣的遭遇,另一加工大佬也“不幸”遇到。“幸虧去年新增了10萬畝基地,要不今年掉得大。”德炎水產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業寶自感僥幸。
盡管如此,德炎公司還是感受到了市場的無形壓力。記者了解到,比起前兩年4元每斤的收購價格,今年6.5元的收購價讓不少加工企業感覺吃不消。
“如此高的成本價,小龍蝦的出口利潤已近盈虧點。”馬業寶坦言。
28萬噸小龍蝦哪去了?
小龍蝦產量第一大省份,一年28萬噸的產量,為何“喂不飽”加工量10萬噸的本土企業?
省水產局產業處處長張漢中分析:“貨源緊缺,今年顯得尤為突出。”較去年,我省小龍蝦的產量增長近20%,但遠遠趕不上急劇膨脹的市場需求。的確,各企業不斷增多的訂單和日漸火爆的龍蝦攤證實了這一點。
俗話說,船大抗風浪。大企業,大資金,為何也搶不到貨?
“餐飲行業是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他們熟門熟路,即收即走,快進快出,加之近水樓臺先得月,其優勢顯而易見。”趙新安表示。
據省水產局初步統計,餐飲業一年要“吃”掉我省40%的小龍蝦。
“餐飲行業走低端,外省企業搶高端,我們現在是兩面受夾。”每逢小龍蝦成熟時,江蘇、浙江等企業就早早地進入我省,出高價將規格大、質量好的小龍蝦“掃蕩”了一遍。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