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被世界糧食組織預測為全球大米供應量十分豐富而需求量卻呈下降趨勢的一年。根據fao(聯合國糧農署)數據顯示,由于全球大米產量連續第8年超過需求,預計2012/13年度世界大米庫存消費比將達到創紀錄的34.2%。
這一形勢讓東南亞諸大米出口國的競爭愈演愈烈。世界頭號大米出口國泰國上半年出口量出現同比下降趨勢;與此同時,越南和印度大米出口近來都勢頭兇猛;開始大力發展大米出口的柬埔寨和曾經擁有優勢、目前又迎來改革良機的緬甸,也正在躍躍欲試。這讓東盟南亞國家大米出口的競爭格局出現微妙變化。
泰國的頭號交椅是否能坐得穩?印度和越南的競爭會如何?新秀柬埔寨和緬甸又能有怎樣的表現?
【泰國】
大米價高質好傳統優勢難撼動
長期穩坐第一寶座
泰國商務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泰國今年上半年大米出口量為360萬噸,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但泰國商務部同時表示對下半年大米出口仍抱有信心,預計全年出口量將達到800-900萬噸水平。
在1855年暹羅鮑林條約簽訂之前,大米就已經是泰國的主要出口商品。隨著鮑林條約的簽訂,泰國日漸被納入資本主義的世界經濟體系。大米輸出的需求繼續增加,加之西方先進技術機器碾米法的傳入泰國,大米的加工和出口從此階段開始發展迅速。
根據泰國大米出口協會網站的介紹,泰國自1964年就已經成為出口量第一的大米出口國。隨著產量的增加、質量的提升以及市場的不斷開拓,泰國大米出口的量每過幾年即要跳一個新臺階例如,在2000年之后,其大米出口產量連續6年超過700萬噸,到2007年則突破950萬噸,2008年突破1000萬噸后,2009年和2010年稍有回落,而2011年盡管遭遇了特大洪水的襲擊,仍然創紀錄地高達1060萬噸,總金額近2000億銖。
泰國大米出口遍及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其國際貿易量在世界貿易中所占份額常年在30%左右。主要出口市場為亞洲、非洲、南非、美洲和歐洲。
“泰國作為傳統的大米出口優勢國,盡管在價格上相對較高,遇上越南等競爭對手,但其成為世界糧倉是有諸多原因的,這個世界最大大米出口國的地位并不能輕易就被撼動。”云南省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研究員、泰國研究專家朱振明對記者表示。
來源:農博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