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陷阱埋在2015,清醒的機構開始派籌
理財周報見習記者宋佳燕錢文俊/文
白酒股沒有盡頭地往上漲,成為弱市大盤中的一朵奇葩。
值得警惕的是,白酒行業以貴為榮,今年破例沒有一家酒企提價。此外,近年來白酒產能卻急速擴張,背離投資增速。嗅到這些信號的機構悄然撤退,茅臺(600519,股吧)、五糧液(000858,股吧)、酒鬼酒紛紛遭減持。
那些發了酒瘋的資本,似乎開始猶豫。
這場狂歡了10年的白酒盛宴,離席散還有多遠?白酒泡沫到底有多大?
機構開始剎車醒酒酒鬼酒被拋售8.67%
上周,信達證券下調酒鬼酒評級。“從業績看,全年增長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增長的幅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樂觀。”該證券長期跟蹤白酒行業研究的分析師吳亞卓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實際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白酒便不斷遭遇資金的集體減持或清倉。
即使是機構扎堆的貴州茅臺(600519,股吧),去年末也遭基金公司減持累計922.48萬股。五糧液在今年一季度遭瑞銀集團減持357.37萬股,這已是瑞銀連續三個季度出現減持。而法巴、國壽個人分紅理財產品更是分別大幅減持五糧液569.13萬股、659.99萬股。
一季度,酒鬼酒直接被國壽萬能理財產品清倉,同時遭到第二大股東中國長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長城資管”)的拋售。
據統計,從2010年進入酒鬼酒至今年5月,長城資產累計減持了酒鬼酒股份2817.8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8.67%。
一位上海的私募人士認為,白酒的風險在于漲幅透支了未來,從業績增長看,未來兩三年增速將放緩,有估值不斷下降的風險。而中金則建議投資者在7月中開始考慮減持包括白酒在內的一批前期表現最好的板塊。
多位接受采訪的市場人士表示,政策打壓將是白酒行業未來的一大風險。
中投顧問一份資料顯示,在茅臺酒整個銷售渠道中,產量的70%-80%用于特供、團購及對部分企事業單位、經銷商的供應,只有20%-30%的供應量是通過專賣店等渠道到達終端市場的。
政府銷售渠道可謂白酒行業的一道軟肋,今年3月份的三公消費政策對白酒股的打擊并未持續多久。
來源:理財周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