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蔬菜產業發展迅猛,但作為其核心命脈的蔬菜種子產業卻嚴重滯后,國外種子已搶占我國種業大部分市場份額,并呈強勁擴張之勢。面對強勢襲來的洋種子,民族種業正在“發力”,但要實現種業自強、打造蔬菜“中國芯”仍是一個長期任務。
洋種子“攻城略地”,菜農“樂買”高價種
“進口種子貴,但是質量高。”站在一棚甜椒前,山東壽光市桑家莊村支書桑慶德告訴半月談記者,雖然最貴的時候一粒種子賣到1元錢,但用進口甜椒種子產量高,結的甜椒大小均勻、色澤鮮亮,能賣個好價錢。
半月談記者近日在“中國蔬菜之鄉”山東壽光采訪了解到,在甜椒、番茄等“非本土蔬菜”中外資種子占據了大約70%的市場份額,許多菜農直言不諱:洋種子優質優價、效益好,多投入百十元種子錢與實際效益相比,“根本不算啥”。
記者調查得知,洋種子的營銷模式是,開始種子價格較低,有些甚至免費讓菜農種植,取得菜農認可后再出售。在此過程中,茄子、辣椒、西紅柿等國產種子市場份額大幅縮水,低價“攻陷”蔬菜種子市場后的洋種子,便開始大幅提價。
事實上,洋種子已在多個蔬菜品種上“把持”國內市場。以“中國蔬菜之鄉”壽光市有關部門的一項調查為例,壽光農民種植的蔬菜品種中,除韭菜、大白菜、蘿卜等少數品種尚能“自給自足”外,其他蔬菜品種70%以上需購買進口種子。
壽光主要蔬菜種子總銷量為6萬公斤/年,進口種子約占4萬公斤/年,進口種子每公斤平均0.75萬元,是國內品種價格的10倍到20倍,僅“蔬菜之鄉”每年就要拿出約3億元購買進口種子。就整個山東省而言,甚至面臨個別蔬菜品種被外資種子壟斷的尷尬。
壽光蔬菜研究院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以甜椒為例,1粒洋種子成本只有0.01元左右,在國內能賣1元。“以色列海澤拉公司的‘189’番茄、荷蘭瑞克斯旺公司的‘布利塔’茄子等,價格都在100元/克以上,由于市場已被洋種子壟斷,農民只能被迫接受。”
蔬菜民族種業“小散亂”
來源:半月談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