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三伏天后,又到了島城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悶熱的天氣讓人食欲大減,又涼又甜的西瓜不失為降溫解暑的好選擇。昨天,記者兵分四路,分別到市南、市北、四方、嶗山十幾個瓜攤進行探訪。雖然所賣的西瓜品種、價格都不一樣,瓜販們卻一致表示,現在,島城本地的西瓜已經快要下市,市場上的本地瓜多數是“二茬瓜”。因為味道不如東北、內蒙古、新疆等地的“頭茬瓜”,不少瓜販舍近求遠,從外地運瓜來青島售賣,本地平度等地的西瓜出現“過剩”現象。
瓜販:舍近求遠賣外地瓜
在農貿市場上,“本地”二字多數時候是攤販們用來招攬顧客的招牌。然而,最近各市場上的西瓜攤卻舍棄“本地”,開始叫賣外地瓜。一時間,內蒙古瓜、新疆瓜、昌樂瓜、東北瓜等外地西瓜齊聚,市民買瓜也有了更多選擇。
現年31歲的周春華在亢家莊社區小區門外擺了個瓜攤。為了讓西瓜保持涼涼的口感,周春華把瓜攤支在一棵法國梧桐樹下。“我都在這里賣了4年瓜了,五六月份賣早春紅玉,七月上旬賣本地瓜,下旬賣內蒙古瓜,8月到10月賣東北瓜。 ”周春華說,選在這里做生意,可以節省進農貿市場的管理費,此外,因為熟人多,銷量也有保證。跟周春華一樣,在鎮江路農貿市場賣瓜的小郭也更青睞外地瓜,不過,她的瓜是從新疆遠道而來的“黑美人”,售價與本地瓜持平:都是1.2元/斤。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市南、四方和嶗山的市場上。在四方區平安路和人民一路一帶賣瓜的小解是有著15年經驗的 “資深賣瓜人”,最近,他也已經不再賣本地瓜,而選擇從瓜源更為充足的菏澤、東明等距青島近的周邊城市進瓜。 “像菏澤吧,300公里的車程,來去方便,我一次就進7000多斤。”更為重要的,距離近,還可以自己親自下地收瓜,“這樣做保證了質量,能讓自己賣得安心。 ”解師傅說。
探因:“二茬”口味不如“頭茬”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