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華盛頓7月19日報道:綜述:美國專家理性看待中國經濟減速
新華社記者樊宇蔣旭峰
今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速為7.6%,三年來首次低于8%。作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增長極,中國經濟增長減速引發了眾多討論,而美國經濟專家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持理性態度。
華盛頓知名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羅迪認為,雖然第二季度經濟增速比第一季度下降了0.5個百分點,但這不一定是壞消息,因為中國政府將今年經濟增速的目標就設定在8%以下。他認為,這說明了中國政府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可持續性,而非增長數字。
美國卡內基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黃育川認為中國經濟增速下降不應是意外,因為中國決策者去年就已釋放出信號,要讓經濟增速從過去30年來10%的平均水平降至7%至8%。他認為,外界非常關注中國最新經濟數據反映出人們在歐美經濟問題持久難愈之時,對中國在促進全球經濟增長方面的依賴。而金融危機深重時期,正是中國為世界需求增長貢獻了近一半力量。
黃育川認為,在其他金磚國家經濟也在下滑、而美國財政僵局難破、歐洲經濟疲軟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速值得關注,但如果經濟減速意味著中國在朝著更加高效和可持續增長的道路邁進,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美國前財長保爾森17日在出席華盛頓一家智庫活動時說,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減緩,但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如果今年中國經濟增速不在7.5%至8%之間,我會非常驚訝。”保爾森說,中國經濟增長正在從由投資和出口拉動的模式向更依賴消費的模式轉型,而這也與美國未來經濟的成功密切相關。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本周公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下調了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速的預期,其中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增長預期被分別下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其對中國今年經濟增速的預期從之前的8.2%下調至8%,指出外部需求下降是主要因素。
盡管大多數專家認為中國有足夠的政策空間避免經濟硬著陸,但全球經濟增速下滑,下行風險加大,無疑使中國所處的外部經濟環境惡化,增加了中國進行結構性改革的難度。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