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外媒體報道,由于遭受長時間高溫干旱天氣影響,美國中西部種植帶的玉米和大豆受災情況持續惡化,市場擔憂可能將造成大面積糧食作物減產,從而引發食品和燃料價格上漲。
截至上周日(15日),美國國內玉米和大豆長勢惡化情況甚至超過了交易商對谷物的擔憂。美國農業部下調了其每周發布的玉米長勢情況,下調幅度為近十年內最大。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在其16日的報告中稱,美國中西部糧食主產區正遭受著1956年以來最嚴重的干旱天氣。全國48個州55%的土地面積正遭受旱災。
在持續數周的干旱后,一些農場的旱情過去幾天得到局部雷陣雨的緩解。但氣象部門最新天氣預報顯示,在7月底甚至未來更長時間高溫和干旱天氣還將持續和增強。美國珀杜大學農業專家托尼·韋恩對此表示擔憂,“我們正從金融危機滑向氣候災難,有越來越多的農田正面臨顆粒無收?!?/p>
美國玉米產量當前正面臨最嚴峻的挑戰。由于玉米正處于授粉期,足夠的濕度對于最終產量至關重要。更糟的是,干旱天氣還令作物遭受愈發嚴重的病蟲害侵襲。有專家指出,干旱氣候下,中西部地區一些以玉米為食的昆蟲將加速毒性真菌病害的擴散,對玉米產量造成威脅。此外,高溫天氣將加快葉螨(一種從大豆中吸取水分的昆蟲)的成熟,這可能將令大豆產量下降一半。
由于美國是世界玉米和大豆的主要出口國,糧食減產風險令市場對未來全球糧食短缺和通脹高企的擔憂不斷加劇。糧食減產對美國食品和肉類價格的影響雖在短期內難以顯現,但未來數月出現通脹的風險正顯著上升。
來源:新華社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