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消息:據《新聞晨報》報道,昨晚,約一萬只黑斑蛙被野放在黃浦江水源涵養林奉賢莊行段和一處蛙稻養殖示范基地內,回歸大自然。這是本市野生動物保護部門為恢復蛙類的野外數量而開展的第二次大規模野外放生。
據悉,歷史上申城有14種蛙類,如今只剩下7種,它們都成了重點保護動物。去年夏季放歸前的調查顯示,10平方公里的奉賢海灣國家森林公園內只有一萬只蛙。
放生地本就棲息各種蛙類
昨晚,奉賢莊行農業技術示范基地一處蛙稻養殖基地內,來自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奉賢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將5只塑料箱打開,一只只小青蛙立刻跳了出來,很快便在稻田里形成密密麻麻的蛙群。隨后,工作人員來到奉賢西渡附近的黃浦江水源涵養林,將5000只青蛙野放。“這次共野放了約一萬只黑斑蛙,就是人們俗稱的青蛙。”奉賢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站長褚可龍介紹說,這是全市開展的第二次大規模蛙類野放。
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高級工程師袁曉介紹,涵養林本就棲息著各種蛙類,有金線蛙、澤蛙、中華蟾蜍(俗稱癩蛤蟆)、飾紋姬蛙和黑斑蛙5種蛙類,“這是選擇此地放生的主要原因。”
探索人工飼養再野放模式
昨天野放的黑斑蛙來自奉賢當地一家黑斑蛙人工養殖場。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長蔡友銘表示,野保部門正探索人工養殖、再進行野放的模式,逐步恢復蛙類的野外資源,促進生態平衡。
蛙的野外種類和數量在上海急劇下降。據文獻記載,上海分布的蛙類曾經有14種。1997年-1999年調查顯示,日本林蛙等6種蛙類已消失不見,只剩8種蛙類。最近幾年,野生動物保護部門僅發現7種蛙類,分別是中華蟾蜍(俗稱癩蛤蟆)、無斑雨蛙、飾紋姬蛙、澤蛙、黑斑蛙、金線蛙和虎紋蛙,其中,虎紋蛙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余6種是上海市重點保護動物。
公路過密致蛙類數量驟減
去年夏季,野保部門在奉賢海灣國家森林公園進行首次大規模黑斑蛙野放試驗。最新的調查顯示,近一年過去,公園內黑斑蛙的密度提高了4倍。去年野放前,公園10平方公里范圍內蛙的總數只有約一萬只。
來源:東方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