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碼標價的時令水果,各種特價海報……走在鋼都的大街小巷,不難發現打著“平價”旗號的水果超市密度越來越高,特別是在客流量大的地點,一條街上七八家水果超市在競爭。24日,記者從工商部門獲悉,目前我市水果超市數量已達535家,較三年前翻了近一番。業內人士估算,眼下我市每天的西瓜銷量就達400噸,桃、香瓜、葡萄各200噸,全市每天水果銷售額近千萬元。龐大的產業,不僅提供了上萬個崗位,也催生了數個超級水果批發商。
水果攤轉型升級
不久前,家住綠化街的楊女士發現,住家附近又新增了一家水果超市。在這一帶,水果超市的競爭幾乎可以用“肉搏”來形容:在方圓200米范圍內,盤踞著五家面積近百平方米的中型水果超市。每天吃完晚飯,楊女士總愛去水果超市逛,挨家比較,最后買些便宜又新鮮的水果。
曾經,遍布大街小巷的水果攤是人們經常光顧的水果消費場所。不過,隨著退路進廳及早晚市的規范,傳統水果攤點經營越來越受限,加之大型水果超市的“擠兌”,約有一半的水果攤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他們中,相當一部分經營者轉而開設水果超市,這是近兩年我市水果超市數量激增的主要原因。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數量快速增加,水果超市扎堆競爭現象已從原先的早晚市附近,各大醫院附近,蔓延至居民小區周圍。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市水果超市數量已達535家,而三年前這一數字不過287家。中等規模以上水果超市達幾十家,其中連鎖經營模式已經初具規模。據估算,眼下我市每天的西瓜銷量就達400噸,桃、香瓜、葡萄各200噸,全市每天水果銷售額近千萬元,平均每人每天消費3元左右。
規模化催生超級批發商
盛夏是水果的旺季,各家水果超市產品種類超級豐富,遠道而來的有廣州荔枝、泰國榴蓮、新疆提子、山東的西瓜,近道的有遼陽的香瓜、大連的桃、臺安的網紋瓜……每家水果超市平均都有四五十種,百姓的選擇余地大大增加。
如此豐富的水果世界,得益于一條條成熟的產銷鏈,也催生了數個跨城市經營的鞍山籍超級水果批發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首詩說明古時南方水果北運的艱難,早些年荔枝的身份多在10元/斤以上,現在吃到4元一斤的荔枝也不是難事。這背后是一套成熟的運作模式。
來源:鞍山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