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美國和歐盟之外,墨西哥、芬蘭等國去年也紛紛組團來華開展"豬肉貿易之旅"。中國肉價已創下這幾年來最長的下跌周期。若廉價洋豬肉再大舉進入,將會對國內豬價、肉價進一步打壓,或加劇散養戶的退出,從而造成行業的大幅波動
國內養豬業正在遭受空前的外部沖擊。上游的豬飼料受制于美國大豆期貨價格而漲勢洶洶,造成中游生豬養殖成本高企繼而導致利潤變薄,此時,美國、歐盟、墨西哥、芬蘭等國家和地區的豬又紛紛大舉進軍我國,從而對龐大而低迷的下游豬肉市場形成擠壓。可以說,整個產業鏈都處于失衡狀態。雖正值盛夏時節,但養豬戶們卻在經歷全行業臨近虧損的“嚴冬”。能否熬得過還得看總體供需形勢能否好轉。
飼料漲價至成本高企
“眼下豬實在不好養啊!生豬養殖業普遍不景氣,養豬基本上不賺錢。”日前,北京正豐飼料有限公司銷售總監王明宇對本報記者發出這樣的慨嘆,他對正在難關上艱難度日的養豬戶們表示同情,但也實在愛莫能助。王明宇透露,作為豬飼料的豆粕價格上漲幅度很大,造成養豬成本高企。就北京地區而言,目前每噸價格為4200元,較6月份上漲了1000元,而且還在繼續上漲。而在其他地區,豆粕漲價已成普遍現象,比如河北保定,豆粕價格已從一個月前的每噸3100元漲至目前的4100元。其中主要原因是美國遭遇了一場罕見的干旱天氣,因為炒作天氣,美國大豆等農產品期貨自6月以來走出了一波暴漲行情。由于我國市場高度依賴從美國等國家進口轉基因大豆,作為大豆提取豆油后的副產品,豆粕價格也隨之而暴漲。據中國生豬預警網“中國生豬產業鏈市場數據庫”顯示,本月豆粕價格較上月上漲1.4%,豬自配料本月較上月上漲2.73%。
而另一方面,豬肉價格卻還在持續下降,造成養豬利潤不斷下降。據本報記者了解,今年年初,生豬出欄價格在每斤8.2元左右,但最新的收購價格已跌至每斤7.1-7.2元。有養豬戶計算,一頭豬的利潤年初還有200-400元的利潤,而現在可能只有20元左右,如果豬肉價格再下跌,或者飼料價格再上漲,那么賠錢就成定局了。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