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岸茶樹移植、品種改良及制作技藝的傳播上,廈門也許不是最早進行的,但在促進兩岸茶葉貿易的發展上,廈門無疑是一座橋梁。在這座橋梁上,成立于1954年的廈門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臺灣設立茶基地兩年來,廈茶公司每年在大陸市場銷出的臺灣茶就有幾十噸,臺灣茶在青島、廣西等地開始受到歡迎,而且接受和認可范圍還在擴大。”廈門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廈茶)總經理王貴卿最近在盤點臺灣高山茶經營情況時,對結果感到滿意。
他同時向記者透露,前不久在金門“蔣經國紀念館”中,他發現蔣經國先生就曾使用過廈茶所出品的茶具,而且資料顯示,“當年蔣經國先生喝的老樅水仙茶,就是臺商通過香港華潤集團從廈茶公司購買的”。
這是廈茶在傳播兩岸茶文化和發展茶葉貿易經濟的一些例證。同時作為廈門市茶葉協會會長的王貴卿說,事實上,茶葉和茶文化已經成為兩岸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同瓷器一樣,茶葉已是中國文化的一張燙金名片,更是兩岸中華文化的一個歷史符號。
據記載,臺灣茶葉主要源自福建的武夷山和安溪縣。早在清代嘉慶年間,福建移民攜帶茶種抵臺,在臺北地區試種成功,至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1796年—1820年,柯朝氏自武夷山引茶種到臺灣,創臺灣北部種茶之始。2009年7月,王貴卿率團與臺灣茶葉界首次進行一次深層次的茶文化交流,意外地發現,福建人林鳳池1855年從武夷山引到臺灣的青心烏龍茶祖樹,其與廈茶建甌生產基地種植的矮腳烏龍同出一脈。
“這是臺灣茶業界泰斗吳振鐸經過縝密的科學考證的結果。”王貴卿說,吳振鐸確認,建甌縣桂林村一片面積15畝、有著160年以上歷史的茶園,其種植品種就是臺灣享有盛譽的“青心烏龍”和“凍頂烏龍”茶的祖籍園。當地資料還顯示,1830年起,臺茶開始輸往廈門、福州加工制作后銷往全球各地。1866年,英國人杜德在臺設立寶順洋行,在廈門人李春生的協助下收購臺茶及推廣種植,當年的臺灣萬華精制廠,也曾從廈門雇請經驗豐富的制茶師傅來制作臺茶。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