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聯合制定的《葡萄酒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近日出臺,以促進葡萄酒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規劃》明確提出,要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和產品,每個主產區培育成一、兩個具有產區地域特色的知名品牌。培育兩家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的大企業集團,欲打造葡萄酒的“中國時代”。
葡萄酒原料保障能力提高
根據《規劃》,到2015年,我國的葡萄酒產量達到220萬千升,比2010年增長100%;銷售收入達到600億元,增長85%。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吸引了諸多葡萄酒生產企業的目光。
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葡萄酒行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48家。葡萄酒產量達到108.9萬千升、銷售收入325億元、利稅64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5.8%、33.5%和27.0%。葡萄酒工業企業前30強產量占葡萄酒總產量的43.4%。
“十一五”期間,釀酒葡萄種植是葡萄酒生產加工第一車間的理念在行業內得到廣泛認同,2010年,我國釀酒葡萄種植面積達100萬畝。以張裕等為代表的行業骨干企業對原料保障更加重視,普遍加強了釀酒葡萄種植基地建設,推動了先進種植技術的應用和釀酒葡萄品種的良種化。
斥資60億打造“葡萄酒航母”
為了應對中國葡萄酒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張裕公司在120周年慶上宣布調整未來十年的公司戰略:股份公司在2012年初對銷售組織架構進行了戰略調整,成立了自有品牌葡萄酒、白蘭地、進口葡萄酒三大銷售公司,“三駕馬車”并駕并驅,共同拉動張裕未來十年的發展。
據悉,為了做大做強自有品牌葡萄酒與白蘭地,張裕宣布啟動煙臺張裕國際葡萄酒城項目建設。該項目占地6200畝,計劃總投資60億元人民幣,將于2016年完工。它包括葡萄與葡萄酒研究院、葡萄酒生產中心、丁洛特葡萄酒酒莊、可雅白蘭地酒莊、葡萄種植示范園、先鋒國際葡萄酒交易中心、海納葡萄酒小鎮共七大主題功能區,其巨大的投入與規模堪比“葡萄酒航母”。
來源:華夏酒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