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豬糧比價持續位于盈虧平衡點之下,養殖戶叫苦;另一面卻是“資本大鱷”熱情高漲,紛紛進駐養豬業,動輒投資上千萬元甚至過億元。
專家認為,即便是巨型規模化養殖也不見得可以打破“豬周期”的魔咒。實際上,目前美國生豬養殖主要有三種模式:大企業產業鏈一體化、中小型獨立農場、中小農場聯合體(韓國也有類似案例);不過美國養豬利潤也呈周期性波動,數據顯示美國豬周期大約5年,中國約為3-3.5年。養豬到底是不是一個朝陽產業?“資本大鱷”投建的大規模養殖場能否打破“豬周期”魔咒?
豬價降養殖戶利潤下滑
國家發改委7月23日發布的公告顯示,7月11日,全國生豬出場價為14.19元/公斤,環比與上周持平,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下降28.75%;豬糧比價為5.68:1,低于6:1的盈虧平衡點,且自4月底至今經常位于6:1之下。
7月9日-7月15日,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白條肉平均出廠價格為19.26元/公斤,環比與上周持平,同比已經下降23.75%,與年初的23.26元/公斤相較下降了將近20%。
上海市愛森肉食品有限公司生豬供應公司負責人游丕榮介紹,上半年以來市場情況總體不是很好。規模化養殖場如果控制得好,一頭豬能賺50元錢,但一頭豬只賺10元-20元的豬場也很多。尤其是現在飼料價格高企,如果出現大規模的生豬疫病,這些豬場很有可能會虧損。
國泰君安首席宏觀研究員姜超表示,從經驗數據來看,豬糧比通常3年一個周期。從豬糧比價歷史走勢來看,目前的豬糧比價處于歷史較低水平。7月20日豬糧比為5.49:1,跌破二級警戒線5.5:1,不過未來豬糧比繼續下行跌破三級警戒線5:1的概率較小。
“資本大鱷”紛至沓來
和養殖戶叫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各類資本卻在逐鹿養豬業,產業資本甚至金融資本紛至沓來,掀起了一輪“養豬潮”。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