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行漢宜高速,到了仙桃的毛嘴鎮,熟客有個習慣,拐下收費站,美美地吃上一頓鹵雞,離開時還帶走幾只。
當地人開玩笑,是一只雞讓毛嘴出了名。的確,除了百年老字號的光環,“首屆中國國際博覽會金獎”、“湖北省著名商標”也足以讓毛嘴人驕傲好一陣子。
然而,與精武鴨脖、武漢熱干面等諸多舌尖上的佳品相比,毛嘴鹵雞顯得星光黯淡。
味道好,牌子老,卻叫的不響,飛的不高,毛嘴鹵雞何去何從?
毛嘴遍地鹵雞香
盛夏的毛嘴人民路,燥熱的空氣中彌漫著濃郁的鹵雞香。
劉保林、劉氏、郭三泉、小兵、艷清、華源、高家莊……1公里不到的街道,遍布近20家鹵雞店。
郭三泉鹵雞店里,三口大鍋冒著騰騰熱氣,滿滿當當,每鍋14只。“即將起鍋的是第三批鹵雞。”老板郭三泉介紹,“現在是淡季,三個店子每天可以賣200多只,要是春節,每天鹵1000多只還不夠賣。”
對面的劉保林鹵雞店,老板娘劉愛軍也忙的不亦樂乎。鄭場鎮香蒲村的劉培斌是這里的老主顧,他在青島打工,每次回家都要趕到毛嘴,帶幾只鹵雞去青島,好讓老鄉們打打牙祭。
據初步統計,目前,毛嘴鎮共有鹵雞經營戶50多家,相關從業人員2000多人。去年,全鎮鹵雞銷量近百萬只,關聯產值超億元。
牌子雖老但飛不高
66歲的郭三泉從改革開放初期開始,就在鎮上賣起鹵雞。
老郭最驕傲的是,他家的鹵雞,不僅在當地名聲響,而且還漂洋過海,飛到了香港、臺灣和新加坡。
老郭也有遺憾,飛到外地的鹵雞還是太少了。這也是毛嘴鹵雞的遺憾。
放眼全省乃至全國,一個個百年老字號散發出熠熠光芒。而毛嘴鹵雞,還停留在各自為陣、手工制作的原始產業狀態,銷售也集中在本地和周邊地區。
為此,毛嘴也作過一些探索。
2010年,毛嘴成立了鹵雞協會,引導商戶注冊商標,走品牌之路。
鹵雞協會會長羅會忠是毛嘴第一個注冊鹵雞商標的經營戶,他的湖北毛嘴鹵雞有限公司是當地唯一一家集養殖、制作、銷售為一體的規模化企業,年產鹵雞15萬只。
早在5年前,羅會忠就找到武漢幾家超市,對方只答應代賣,還要交進場費等各種費用,鹵雞賣完了才肯結賬。賣不完要自己運回來。羅會忠嘗試了一段時間便放棄了。
來源:湖北畜牧獸醫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