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中央出臺的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西藏自治區緊抓戰略機遇,進一步加大了對農牧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培育和引進示范推廣優良品種,加速農牧業結構調整力度,特色農業產業正成為助推西藏農牧民致富的新“引擎”。
在高原養豬是一種挑戰,西藏自治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不僅生豬的生長周期要比內地多出一個月,還會因為缺氧、晝夜溫差大等因素,導致生豬打斗致死率高達50%。6月26日,記者一行來到林芝尼洋河養殖有限公司,了解這個目前西藏最大的生豬養殖基地是如何帶動周邊農牧民養豬致富的。
據了解,林芝尼洋河養殖公司成立于2004年,從存欄2000頭干起,通過引進國外優良種豬,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嚴格把關各個環節,目前擁有約克、長白、杜洛克等優良種豬,存欄6783頭、年產值3000多萬元的一家集生豬繁育、養殖、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養殖企業。2011年出欄肥豬1.24萬頭,不僅是林芝地區唯一的規模化養殖場,也是西藏農牧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該公司總經理王利湘介紹,今年雖然豬肉的市價有所降低,但基本可以保證每頭豬純利200元。
在該公司占地81畝的養豬場里,一排排豬舍干凈整齊,一頭頭豬個大體壯。為了避免發展養殖業對尼洋河造成污染,在政府的資金扶持下,該公司和所有養殖基地利用生豬糞便發展沼氣,提供清潔能源,再將沼渣作有機肥用于果樹栽培、飼草和玉米種植以及水產養殖,實現了立體化、綜合性種養模式,每年至少節約費用30多萬元。
過去,西藏農牧民習慣養殖藏香豬,采取放養方式讓其在野外吃草、喝水,一年一戶只出欄幾頭,限制了生豬養殖規模。為了帶動周邊農牧民致富,形成規模效應,該公司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與當地種養戶配合,結成產業供需關系伙伴,種植戶為企業提供飼料原料玉米,企業為生豬養殖農戶提供豬苗、飼料、獸藥及免疫服務,并保價收購生豬,直接帶動了300余戶農牧民養殖生豬,平均一年出欄3批,戶均收入超3萬元,占年收入的40%,為農牧民鋪就了一條新的致富路。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