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貴德黑裘皮羊如同黑珍珠般撒在貴南草原上。水草豐美的時候,正是羊群繁育后代的最佳時期。此時,也是貴南縣獸醫站、保種場的工作人員最忙碌的時候,他們走家串戶,給87戶牧民家飼養的黑裘皮羊人工受精,確保黑裘皮羊種群品種的延續。
貴德黑裘皮羊也叫黑藏羊,是青海藏羊的一個經濟類型,是我省古有的經濟型動物。黑裘皮羊的皮膚和毛色都為黑色,所產的羔皮就是著名的黑紫羔皮,曾流行于中國。
極盛時,一張羔皮能頂90斤小麥
早在19世紀,黑裘皮羊就已馳名省內外。每年一到產羔的季節,陜西、河南、四川等地客商紛至沓來,收購黑紫羔皮。收購的黑紫羔皮再運往省外銷售,很受歡迎。
青海省畜牧總站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科科長王煜說,據年長的牧民回憶,新中國成立前,我省設有羔皮收購機構,牧民家產的黑紫羔皮常常被頂了稅收。當時,羔皮收購機構的人員從征收的羔皮中,選出最好的黑紫羔皮作為貢品。同時,黑紫羔皮被一些富人家視為珍品。由于供不應求,黑紫羔皮的價格不斷上漲,在1930年極盛時期,一張黑紫羔皮可售硬幣2.5元至3元,相當于75斤至90斤小麥的價值。也因此,調動了牧民養殖黑藏羊的積極性,經過群眾的長期選育,終于形成了我省藏羊中的經濟型藏羊———黑裘皮羊。
新中國成立后,我省建立了貴德黑裘皮羊選育場,從此,黑裘皮羊養殖得到迅速發展,到1985年,貴南縣黑裘皮羊增加到20萬只。1958年以后,由于沒有從政策上促使黑裘皮羊的保留和發展,當時又將貴南地區列入半細毛改良區,加之黑皮毛的價格低,黑裘皮羊的數量逐漸減少。據統計,1981年貴南縣只有黑裘皮羊兩萬多只。
再后來,穿黑紫羔皮大衣的人少了,黑紫羔皮的銷售市場不好了,農牧民也就不愿意養了,農牧民對黑裘皮羊越來越不重視,黑裘皮羊能賣的賣了,吃的吃了,黑裘皮羊數量急劇減少。
黑羊毛賣不過白羊毛
貴德黑裘皮羊集中產區在貴南縣的黑裘皮羊場,保種場附近的森多、芒拉等鄉有少量分布,縣存欄數5738只。王煜說:“最早的時候,化隆、海晏、湟源、大通、門源、互助等地也是黑紫羔皮的重要產地,但由于半細毛改良羊業的發展和白藏羊毛價格的提高,黑裘皮羊逐漸減少?!?/p> 來源:慧聰皮革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