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茶論質量,應該說非常不錯,不比日照茶差;論品牌影響力,那就差遠了。海青茶是膠南地方小品牌,日照茶是北方大品牌。
目前,日照茶在濟南賣的相當好,其實日照茶的品牌影響力也是建立在消費者認可質量的基礎上,而不是辦幾次采茶節(jié)、炒茶會就建立起來的。那咱膠南的海青茶質量這么好,為什么就火不起來呢?
日照茶、嶗山茶、海青茶都是1966年南茶北引一起發(fā)展起來的,都說日照政府扶持大,其實這幾年日照財政投入茶葉的項目不算多,茶農能享受的政府補貼只有種子一塊(也不是全都享受,只有成方連片50畝以上的能享受),其他像扣棚等都沒有補貼。但是日照茶卻發(fā)展起來了,群眾發(fā)展積極性非常高,即使政府不補貼蓋棚,群眾也自愿蓋棚。追其原因是經(jīng)濟利益驅動,是銷售效益拉動生產(chǎn)引起的。
相反,這兩年咱膠南,盡管政府投入巨資補貼茶農,僅去年就900多萬,但是茶園面積實際上仍然萎縮,除了海青北山,全市不見像樣的成片茶園。我們不禁要問,年年投錢,錢都到哪里去了?俗話說,好鋼用在刀刃上,咱就不能把資金放在解決瓶頸問題上嗎?
投資放在生產(chǎn)固然重要,但那不是解決瓶頸,膠南茶葉真正的瓶頸是銷售,只有銷售向好,群眾能見到種茶的實惠,才能拉起茶葉發(fā)展的積極性。一樣的資金放在物流和銷售上,起到的作用肯定不一樣。而且,在家門口辦綠茶節(jié),就像在家門口唱戲除了自己人聽外,外面根本聽不到,宣傳作用幾近為零。對海青茶來說,擴大銷售才是瓶頸,只有通過擴大銷售來拉動生產(chǎn)才是正事。不然這些茶農前面享受了政府補貼,后面接著扒茶園,再補貼再建茶園,再扒……哈哈
我今年剛在濟南歷城區(qū)開了個海青茶專賣店,在駐濟膠南老鄉(xiāng)的支持下,目前還行,但是想繼續(xù)做大做強確實需要有關部門的幫助。
每年人家南方的市長都帶隊來濟南開推介會,而且是三番五次的來推廣,為什么咱膠南不來啊?哪怕來個局長也行啊???!別剛窩在家里悶頭開會研究了,該出來推介一下了。
來源:第一茶葉網(wǎng)
以上是網(wǎng)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