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管理是挖掘果園產量和提高果品品質的最關鍵工作,要把提升質量作為果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之關鍵,高效實施優果工程,迅速提高管理質量和果品質量。一是轉變生產方式。進一步集中干群精力,加大推行力度,切實增加肥料、資金和勞動力投入,牢牢抓住追施肥料、病蟲防治、整形修剪三大關鍵環節,按照標準要求,組織落實好春夏秋冬四大管理戰役,運用配方施肥、喬砧拉下枝整形管理技術,進行規范化標準化管理,促使幼園早成形,早結果,早豐產,增加商品總量。在此基礎上全面普及起壟覆膜、肥水耦合、陽光樹形、有害生物綜合防控四項管理關鍵技術,廣泛應用疏花疏果、果實套袋、鋪反光膜、噴施微肥、分期采收六項優果核心措施,整體提升果園標準化管理水平和綜合生產能力,最大限度地彰顯質量取勝的競爭優勢。二是推廣新型栽培模式。矮化果樹結果早、單位面積產量高、果實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果實著色面積大、色澤深,較喬化栽培有很大的品質優勢,而且果園管理省工省力,矮化栽培已成為世界蘋果栽培的主流技術和蘋果栽培技術的發展方向。要積極摸索矮砧立架栽培技術,推廣矮化密植栽植技術,在每年新植園建設中安排不少于5000畝的矮化示范園建設面積,逐步改變栽培模式,提高建園水平。與此同時,加強旱作果園土肥水管理等新技術的研究和總結。三是建立質量監測體系。參照有關標準,結合我縣實際,制訂和完善蘋果生產《產地環境質量標準》、《有機蘋果生產技術規范》、《鮮蘋果分級標準》等規范和標準按照綠色、有機蘋果的生產要求,加強質量監測,保障食品安全。由環保部門環保負責,對可能造成果園污染的污染源進行清理整頓;購置農殘檢測、果品理化指標分析等檢測儀器,配備專業人員,加強對有機果園投入品和果品質量的監測,確保果園管理、果品質量符合國家標準;聯合縣質監局制定《靈臺縣果品市場管理辦法(試行)》等制度,對全縣果品市場進行規范管理。建立完備的檔案管理體系,建立果園生產管理記錄,詳細記載果園使用的肥料、農藥、地膜等農業投入品,杜絕使用禁、限用投入品;對檢測合格的產品在銷售登記表上填寫相關信息,建立產品追溯查詢招回機制。四是加強技術培訓,迅速壯大技術隊伍。建立11個鄉鎮蘋果產業服務工作站。建立縣、鄉、村三級技術服務隊伍,按果園面積逐步配備農民果樹技術員,到2015年達到500人以上,并每年安排一定時期,以知識更新與技術提高為目的,采取定人員、定時間、定內容、定考核指標等硬措施,利用示范園建設與以師帶徒相結合、傳統教學與電化教學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視田間指導等辦法,層層開展科技培訓,可嘗試選派有一定基礎的農民到生產管理好的果園進行一個生產周期的生產實踐,系統的學習實踐科學的生產管理技術,成為農村蘋果栽培技術傳播的主力軍、戰斗員。開展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年培養科技示范戶50戶、培訓干部群眾2.5萬人次以上,實現建園與育人同步,確保縣有專家、鄉(鎮)有技術骨干、村有技術人員、戶有明白人的目標,為強化管理奠定人力資源基礎。(綺亦)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