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糧倉”美國遭遇大旱,國際糧價出現大幅波動,市場擔心價格上漲會傳導至國內,從而推升cpi反彈。對此,多位農業專家認為,國際糧價波動暫時對國內通脹影響較小。目前糧食儲備充足、生豬存欄不低,有利于穩定糧價和豬肉價格,物價整體下行趨勢不改。而對于相關行業的影響,機構不看好下半年多數農林牧漁公司。
下半年cpi壓力不大
盡管近期國內期貨市場上,玉米、大豆等品種出現一波上漲,但從現貨市場來看,國際糧價波動對國內市場影響并不大。農業專家分析認為,我國糧價穩定具有很多有利條件。
首先,主要糧食品種對外依存度并不高,因此不會受制于國際市場影響。
根據統計,我國大豆對外依存度大約為80%左右,白糖的對外依存度為15%,棉花為30%,而玉米、水稻、小麥等主要糧食品種對外依存度尚不足3%。因此,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對我國對外依存度較低的主糧品種的價格,影響要比其他品種小。
其次,上半年進口糧食猛增,有利于下半年市場穩定。海關總署日前公布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糧食進口達4085萬噸,同比增長41.2%,增長主要來自于玉米、小麥等谷物的大幅進口。
業內人士認為,在全球極端天氣導致國際糧價大幅上漲的情況下,國內上半年進口量猛增有利于下半年市場的穩定。
第三,糧食供應具有一定保障。今年夏糧已經確定增產,根據國家統計局7月中旬數據,增長幅度為2.8%,即1.2995億噸,而秋糧長勢總體也向好。因此,今年全國糧食產量與去年相比,有望保持平穩略增,這將使得國家糧食庫存充足率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
近年來,我國一直實行“最低收購價收儲、順價銷售、資金封閉運行”的糧食調控制度,盡管近年來國際市場糧食暴漲暴跌,國內糧價仍保持了平穩上揚的態勢。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我國糧食總收儲量達到產量的40%左右,遠高于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17%至18%的糧食安全線。這大大增加了政府對糧價的調控能力,有利于穩定糧價。
盡管國內糧價有很多保持穩定的有利條件,但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引發輸入性通脹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尤其是玉米價格,玉米是養豬的主要飼料,對cpi有重要影響。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