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筆者從農四師七十五團農技中心獲悉,國家春油菜品種鑒定專家組一行20余人對該團春油菜品種培育中心實驗油菜的長勢、管理進行現場現場觀摩、技術指導。
七十五團地處昭蘇高寒地區,天山環繞,海拔1860米左右,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屬栗鈣土壤,氣候涼爽、病蟲害少,因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優勢特別適宜種植油菜,該團從建團開始重視興修水利,40多年來,共修建干渠73.54公里,支渠53.8公里,斗渠88.68公里,各級渠系配套水工建筑219座,實現了從簡易引水渠到干砌卵石渠再到u型防滲渠的“三級跨越”,完整配套的水利設施構成了標準化的水利網絡,成為昭蘇墾區唯一一個灌溉面積達100%的團場。
同時,該團加大農業科技人員研究力度,成立了一支高水準的春小麥、油料作物科研隊伍,對所有農作物在播種技術上全面采用精量播種技術,同時制定高產栽培技術措施,使該團逐漸擁有成熟的技術管理措施,具備國家級油料作物品種試驗條件。因而2010年8月23日,農業部委托青海省農科院在該團開展國家春油菜品種區域試驗項目。據了解,春油菜試驗目的是鑒定我國各育單位選育的春性甘藍型油菜新品種(系)的豐產性,穩產(適應)性,抗病(逆)性,為農作物品種審定,推廣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自2010年開始,該團農業技術中心連續3年承擔起為國家春油菜品種鑒定試驗工作,今年,該團共對19個春油菜早熟組、晚熟組品種進行試驗。為培育出豐產性好、適應性強、抗逆性好的作物新品種,該團站始終遵循試驗的科學性、先進性、準確性原則,嚴格按照試驗實施方案精耕細作、規范管理,使該站的良種示范推廣和新品種選育與最新技術接軌,加速了各項新技術成果在職工群眾中的推廣應用。據悉,該團19個春油菜早熟組、晚熟組品種如果試驗成功,將有望正式成為國家農業部批準的國家級春油菜區域試驗基地。
據了解,近三年來,農業部委托青海省農科院在七十五團實施國家春油菜品種區域試驗項目,先后有10余個春油菜早熟、晚熟品種在該團試驗成功。(劉小華)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