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儲糧,行業內盛行著這么一種說法:只要國家發改委一聲令下,這家身負糧價維穩重任的央企便會迅速跟進調控市場價格。
7月24日,國家發改委二度“約談”中糧和益海嘉里,希望兩大巨頭能夠保持國內食用油價格的穩定。此前,魯花花生油在北京地區提價15%,益海嘉里旗下金龍魚花生油與中糧旗下的福臨門花生油也各有8%-10%不等的調價,新一輪的食品油漲價潮一觸即發。
對于今年1月殺進小包裝食用油市場的中儲糧油脂有限公司(簡稱“中儲糧油脂”)而言,究竟能在此輪價格調控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我們暫時沒有漲價計劃,國家發改委那邊也沒有找過我們,中儲糧現在的食用油體量太小了,對市場帶動不起任何影響。”7月30日,中儲糧油脂內部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
2011年,中國小包裝食用油的銷量達到700萬-800萬噸,每年市場增長幅度在5%以上,而到今年年底,中儲糧油脂的最高產能不過20萬噸,所占份額尚不到食用油市場整體比例的3%。
中儲糧“入市”爭議
2012年1月,中儲糧油脂推出了名為“金鼎”的5升裝和1.8升裝小包裝食用油。從踏入糧油市場的第一刻起,亦官亦商的中儲糧油脂就備受爭議。
成立于2000年的中儲糧受國資委直接管理,具體負責中央儲備糧及儲備油的經營管理,對中央儲備糧的總量、質量和儲存安全負總責,同時接受國家委托執行糧油購銷調存等調控任務。
頂著宏觀調控的光環,中儲糧油脂每年可以從母公司中儲糧管理總公司那拿到最低價格的大豆原料。
中儲糧油脂副總經理兼營銷公司總經理王慶榮稱:“中儲糧的優勢主要在于加工成本可以比益海嘉里與中糧減少6%。”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