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縣興久村位于中興鄉西部,是該縣比較偏遠的村子。盡管地處偏遠,但興久村的“名頭”可不小,幾年前,興久村就是該縣遠近聞名的奶牛養殖專業村,這個村奶牛存欄總量全縣第一,很多農民都靠著“鐵桿莊稼”走上了致富路。
這次到興久村采訪,在村里轉了大半天也沒見到一頭奶牛,正在記者納悶兒的時候,村委會干事楊萬里急沖沖地趕來迎接我們。經過詢問,我們才知道,興久村村民已經告別了過去奶牛散養的習慣,早就成立了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建起了標準化奶牛養殖小區,現如今,全村奶牛都進了“托牛所”,基本實現了標準化集中規模飼養。
在去奶牛養殖小區的路上,小楊眉飛色舞地介紹起村里近幾年的發展變化:“俺們村現在每家平均養5頭奶牛,全村奶牛存欄量少說也有4000頭。去年,我們靠著養奶牛全村牧業收入實現2000多萬元,人均畜牧業收入突破8200元,人均收入達到12000元。”
在新建的奶牛養殖小區門口,記者終于見到了村支書呂高祥,與幾年前相比,他看上去皮膚更黑了,人也瘦了許多。一問起他們村為啥搞奶牛養殖合作社,呂高祥便拉開了話匣子:“前些年,村里的奶牛養得多了,鄉親們雖然都富了,但是一家一戶的散養,經濟效益低,防疫滅病和配套服務設施跟不上。等發展到牛比人還多時,奶牛對環境衛生也帶來了不利影響,雖說村里也加強了管理,但效果不明顯。為此,村里開始籌建奶牛養殖合作社,決心新建標準化養殖小區。”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