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條鞭子一只狗,漫山遍野走一走,留下一路羊糞球。”這是養羊行業給人們留下的印象。而萊州市朱橋鎮紫羅綦家村卻放棄了放養,引入“圈養育肥”的方式養羊,讓村民找到了致富的道路。
7月25日一大早,朱橋鎮紫羅綦家村石頭養殖合作社的養殖場便熱鬧了起來。來自河北的客戶正在選購肥羊,昌邑、龍口、牟平等地慕名來學習的養殖戶在場內觀摩學習,不大的養殖場如集市般熱鬧。
“我以前在企業上班,一年起早貪黑能掙1萬元。現在,通過別人介紹開始養羊,掙得省心、舒心。”養殖戶劉建美看著歡快的羊羔,美滋滋地說,“這批羊共180只,兩三個月賣出去后,能賺2萬多元。”
“以前養羊一直是放養形式,人辛苦不說,還賺不到錢。”作為紫羅綦家村“圈地養羊”的發起人石明禮,養殖戶們都親切地稱他為“石頭”。石明禮介紹,多年前,自有了養羊的打算,他就一直琢磨能不能像規模養豬那樣規模養羊。帶著這個想法,他打聽到東營有這種模式,就專門去學習。此后,又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及小羊羔的習性,摸索出適合在萊州應用的經驗。
“羊羔幾個月適合引進,幾個月適合分圈,幾個月適合添啥料等,都是當時需要解決的問題。”石明禮說,經過3年多嘗試和探索,在萊州市畜牧局和農業部門的指導下,完善了技術。隨后,他把探索出來的養羊技術傳授給身邊養殖戶,紫羅綦家村養殖業逐步擴大了規模。 據介紹,規模性圈養的優點,第一是省工、省時,一只羊從進欄到出欄只需60-80天時間,農村許多雞棚、豬棚都很適合養殖。第二是抱團養殖、銷售,風險小,村里統一進羊羔、統一采購飼料、統一防疫,保證了品質,解決了銷路。
“老百姓看著賺錢,不用你找他,他自然就來找你了。”紫羅綦家村黨支部書記石明光說。目前,全村羊只存欄量已達2000只以上,養殖戶達到20多家。
對于育肥羊這一新生事物,萊州市畜牧專家認為:當前食品安全標準越來越高,監管體系越來越嚴。紫羅綦家村的育肥羊模式變相地把生產資料集中在一起實施防疫,這樣更加有利于確保羊肉質量的安全可靠。正是基于此點,圈養肥羊拿到了拓展市場的金鑰匙,將在今后的市場競爭中大有作為。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