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朱敏邱釗
暑氣逼人,不少長沙市民習慣和朋友一起去海鮮大排檔吃宵夜,可有讀者撥打熱線反映購買的海鮮常缺斤少兩。情況到底如何呢?近日,記者暗訪馬王堆海鮮市場發現,部分海鮮大排檔存在稱重注水、混合加工卻收取幾份加工費、不開發票等現象。
稱海鮮時快速注水
前日下午6時30分,記者來到馬王堆海鮮市場,入口處一家海鮮大排檔的生意火熱,20多個圓桌基本坐滿了客人。門店靠墻的魚缸里放著各種海鮮,選購的客人絡繹不絕。記者發現,服務員在幫客人裝貨時,都是用網兜將海鮮從水里舀起來,迅速倒進一個黑色塑料袋,網兜里的水也一起被裝進了袋子。記者選購了一條黑倉魚、一些皮皮蝦和花螺,服務員稱重時也是連帶著很多水一起裝進袋子。記者目測估計,每個袋里的水有一兩多重。對此服務員解釋說,因為天氣熱、生意火爆,海鮮選好了要排隊等待烹煮,時間長了會把魚蝦悶死,所以要帶點水。而據知情人士透露,往袋子里裝水是最簡單、最普遍的增重方法,但動作一定要快。“往袋子里裝水,一次至少能多掙三四元,這樣的好事誰不干?”
目擊:混合加工隨意估量
買完海鮮去加工,服務員告訴記者,海鮮加工需要另外收費。記者發現海鮮加工費用不菲,如水蚌要30元/條,肉蚌40元/條,大龍蝦50元/只,象拔蚌肉蚌50元/只等。
加工制作時,記者跟到廚房,發現很多相似的黑色塑料袋放在一起,根本分不清哪袋是自己的,如果被調包很難發現。客人點的數量少時,是每份單獨加工。但當幾位客人點的是同一個品種,又用同樣的做法時,廚師往往會將不同客人的海鮮倒進一個鍋里加工,然后用勺子隨意盛量。三位客人點了爆炒田螺,其中一位點了兩斤,另兩位各點一斤,廚師將其混在一起爆炒后,用勺子分開盛放,粗略估量后就分開端給不同的客人,加工費則是三人各收一份。
顧客:多數被“宰”后懶得計較
當被問起吃海鮮時能否做到足斤足兩時,在現場就餐的顧客多數搖頭。“去年過年,高高興興地到馬王堆海鮮市場一家店子買螃蟹,都是用稻草扎著的。
回家一看,稻草里面竟然裹著麻繩。一共3斤的螃蟹,稻草加起來就有1斤2兩重。最"悲催"的是,其中兩只還是死的。”市民顏先生說起這段經歷就覺得郁悶。
來源:長沙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