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夏令水果群里露出了棗的身影。昨日,記者走訪市場和街頭攤點獲知,山東煙臺銷售的棗少部分是來自外地的大棚棗,每斤價格多在30元以上,大部分攤販自稱銷售的早熟棗多是落劣棗,由開水燙紅、糖精水泡甜,每斤價格多低于10元。
昨天早上,環海農貿城一個水果攤位前,攤主閆女士正忙著給剛剛開封的鮮棗套上保鮮膜。“40塊錢1斤。”幾個路過的市民一聽這個價徑直走開。一位推著自行車的老人忍不住停下來問攤主:“40塊錢1斤!咋這么貴?”“沾化的大棚棗,上市早,肯定要貴些。”閆女士答道。
“甜棗甜棗,10塊錢2斤哪!”昨天上午,幸福河市場一水果攤,攤主亮開嗓子沖著過往的行人吆喝,不時有市民停下來品嘗,掏錢買的人卻很少。“一天賣不了50斤,現在上市的棗不到季節,不太好吃,賣不動。”攀談中,攤主向記者直言。當記者問起這些棗的產地時,攤主閃爍其辭,一會兒說是本地的,一會兒說是從沾化那邊進的。
價格差異這么大的棗,口味有何不同呢?
昨日上午,記者從環海農貿城、大海陽路、紅利市場3個攤點購買了3份棗,環海農貿城的棗每斤40元,大海陽路的棗每斤8元,紅利市場的棗每斤5元。環海農貿城的棗色澤鮮亮,棗身上紅色自然透亮,能嗅到清甜香味,而當記者打開大海陽路和紅利市場那兩份棗的塑料袋時,一股刺鼻的甜味迎面撲來,棗上的紅色發烏,沒有光澤,棗皮松軟有褶皺。親口品嘗后,感覺環海農貿城的棗脆甜、皮薄,嚼后嘴有甜香,而后兩個攤位的棗發木、發澀、皮厚,咽下去后口里留有苦味。
“現在這個季節沒有正常紅的棗,大棚里的棗價錢高,口味也不錯,只不過也是高溫催熟的,市場賣的其他早熟棗要么是被風從樹上刮下來的,要么是把沒成熟的棗用開水燙紅,嫌不甜,再泡在糖精水里,買的時候一嘗就知道了。”做過13年水果生意的劉師傅說,“到了農歷八月十五左右市民就能吃到鮮脆正宗的棗了。”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