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石化鎮海煉化有關人士對本報透露說,最快到明年1月份,將完成對其實驗生產的生物質航空煤油進行適航審定的準備工作。
適航審定是生物質航空能夠得到規模生產和商業化生產的關鍵一步。生物質航空煤油是指通過動植物或者微生物經過特殊煉化得到的航空燃料用油,鑒于其特殊性,只有在得到了國家民航總局和航空油料鑒定委員會嚴格的論證和適航審定之后,才能真正使用。
2009年,中石化集合下屬的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公司和鎮海煉化共同研究開發生物質航空煤油。經過試驗,鎮海煉化已經可以穩定地生產出生物質航空煤油。目前鎮海煉化的生物質航空煤油項目,已經進入工業裝置階段。
據了解,上述工業裝置已經開始運營。鎮海煉化將杭州煉油廠原有的設備改造成一套年產2萬噸的生物航空煤油工業裝置,自2011年12月至今利用這套裝置已經生產出幾百噸生物質航空煤油。
碳稅刺激
今年2月,國家民航總局正式受理了中石化提出的生物質航空煤油的適航申請。知情人士稱,現在民航總局和航空油料鑒定委員會正一起對中石化的生物航煤進行專家討論和適航論證,只有論證通過了才能試飛,試飛通過之后才能夠規模化生產。
事實上,是歐盟的航空碳稅進一步刺激了國內對生物質航空煤油規模化生產的探索。“生物航煤的理念是正確的。現在歐盟已經開始征收航空碳稅,但是如果我們用生物燃料的話,它就沒辦法再征收了。”鎮海煉化有關人士稱。
航空碳稅是指航空燃油燃燒排放二氧化碳所征收的稅。2008年11月19日,歐盟通過法案決定將國際航空領域納入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ts)并于2012年1月1日起實施,實施后幾乎所有在歐盟境內起降的飛機都需要納入歐洲碳排放交易體系,也就是繳納碳稅。
今年6月,新當選國際航協主席的中國國航董事長王昌順在北京表示,未來八年,歐盟碳交易稅將增加中國民航運輸成本179億元。
中國目前是世界上僅剩不多的尚未同意加入歐盟碳稅體系的國家之一。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說,航空領域的碳減排肯定是一個大趨勢,早晚中國肯定都是要加入歐盟碳稅中去的,這對于發展生物質航空煤油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動力。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