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產小麥登場入庫以來,市場價格不溫不火,大多圍繞在最低收購價附近徘徊。既沒有過去新小麥上市跌宕起伏的局面,也沒有去年各種主體積極收購的熱鬧場面。最低收購價啟動國有糧食企業收購量增加
今年新產小麥上市后,不少地方的市場價格一直低于最低收購價。在地方的一再呼吁下,國家有關方面陸續在部分省和有些省的部分地方啟動了小麥最低收購價。
據主產區統計,截至7月25日,11個小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新小麥4057.1萬噸,其中國有糧食企業收購2832.4萬噸,占69.8%。
國有企業最低收購價小麥收購量占收購總量的近70%,在近年來少見。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小麥市場不旺,市場低迷的格局。輪入儲備小麥有限難以托起市場
作為各級政府的戰略儲備糧食,儲備小麥的輪換雖然有政府的財政補貼,國家有關方面也要求輪入價格不低于最低收購價,但是,一方面由于最低收購價啟動較晚,小麥上市較早的地方及時輪入,其收購價格隨行就市,一般低于最低收購價;另一方面由于輪入數量有限,難以托起小麥市場。進口小麥陡然增加影響企業收購積極性
今年以來,國外糧食大量出口到我國。據海關總署統計,上半年我國糧食進口達4085萬噸,同比增長41.2%。其中,小麥進口219.35萬噸,同比增長294.9%。
大量的進口小麥進入我國市場,不僅對新產小麥形成了現實的沖擊,而且對國內小麥市場產生了極大的壓力。在“麥強面弱”持續的狀況下,收購企業小心謹慎,加工企業也不敢提價收購。因而,國內小麥不溫不火。
夏糧產量雖然僅占我國糧食總產量的20%,但是,小麥作為夏季糧食的主要品種仍然不可掉以輕心。小麥市場價格是決定農民是否決定種植小麥的最為重要的因素。因此,正確引導小麥市場價格走向,是政府和糧食行政部門的重要職責。
及早出臺并大幅度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最低收購價是小麥生產和市場價格的風向標。在生產資料價格和勞動力價格不斷攀升的時代,種植小麥的成本在不斷上升。現在出現了小麥價格的上升幅度趕不上生產資料及勞動力價格的上升幅度,農民種植收益相對下降的狀況。
來源:中國糧油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