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國內物價水平持續回落,連續創下新低。1-6月累計全國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為3.3%,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1個百分點,預計7月份cpi漲幅有可能回落至2%以下。同期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則下降0.6%,其中6月份同比下降2.1%,其“俯沖式”回落速度令人驚心。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推動大宗商品價格揚升的因素正在涌現。
一是大宗商品價格跌落逼近成本,改善供求關系。比如上海螺紋鋼期貨價格跌破3800元/噸以后,與其平均成本相差不多。今年以來中國粗鋼產量呈現持續回落態勢,到6月份同比增速已經回落至0.6%,為3年來最低水平。如果這種價格接近或低于成本的情況持續下去,將會出現粗鋼產量同比下降的局面,進而改善供求關系,推動價格反彈。
二是經濟增長置于更重要位置,刺激實體需求增加。這意味著年內還可能會有數次“雙降”,更大力度地啟動鐵路、市政、能源、電信、衛生、教育等領域的投資項目,以此增加刺激需求,推動經濟增長。
三是世界各國開啟新一輪貨幣寬松浪潮。各國央行陸續“放水”,紛紛降息,并且不排除今后歐洲央行大規模購買國債,“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歐元的可能。
四是qe3預期升溫。由于美國經濟增長遲緩,就業數據不佳,正面臨“財政懸崖”,以及地方政府拉響債務危機警報等,使得美國迫切需要量化寬松,估計qe3推出時間已經不遠。
五是極端天氣頻繁,導致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暴漲。兩個月來,玉米、大豆價格漲幅約50%,漲價壓力會逐步向國內轉移。從對ppi指數具有重大影響的初級產品價格來看,由于石油價格升回在90美元/桶左右,谷物、油料價格暴漲50%以上,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的“俯沖式”回落局面,今后幾個月內有可能會扭轉。ppi指數的回升,相應推高下游cpi水平,物價全面上漲有可能卷土重來,對此不可掉以輕心。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